栏目: 文化新闻动态   作者:佚名   热度:

云南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让非遗文化绽放迷人光彩(一线调研)

  大理新华村的银匠正在制作银器。  徐 俊摄

云南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让非遗文化绽放迷人光彩(一线调研)

  大理的古建筑一角。  杨继培摄

云南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让非遗文化绽放迷人光彩(一线调研)

  大理的彝族打歌表演现场。  徐 俊摄

云南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让非遗文化绽放迷人光彩(一线调研)

  大理新华村一景。  徐 俊摄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云南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高台社火摆脱濒危状态,鹤庆县新华村银器卖遍了滇西各大景区,大理市喜洲镇璞真扎染体验收入占到了营业额的一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非遗文化,这几年持续升温。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对非遗保护理念和方式的重要探索与实践。从保护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整体保护文化生态,究竟能带来哪些改变?如何从几个人的坚守到多数人的认同?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云南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了深度探访。

  ——编 者

    从日渐濒危到有效传承

    摸清非遗底数,健全保障机制,一大批非遗得到传承保护

  中断十几年后,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高台社火”得以复活。

  搭高台的架子早已不知道哪里去了,小演员的戏服也难觅踪迹,就连以往的牵头人黄纯也已年近八旬……2016年,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涛给高台社火的描述是:“濒危”。

  在李涛看来,高台社火濒危,是时代变迁的结果:高台社火原本就只是在逢年过节时才会表演,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没人再张罗,高台社火也就没了表演平台,从“大众”逐渐沦为“小众”。

  不同非遗项目生存现状不同,保护资源有限,但巍山高台社火有幸成为“抢救性保护”的对象。彼时,为了拉动旅游业发展,巍山县南诏镇正筹划举办小吃节,传统高台社火表演有了用武之地。

  听说要重搞高台社火,黄纯立马来了精神。高台怎么做、妆容怎么化、演员怎么站,黄纯知无不言。整个服装、道具等的制作过程,被李涛请来的团队做了全程录像。演出结束,李涛又拉着黄纯录制了两个多小时的口述史。

  只要传承人还在,传统非遗就能复活!

  黄纯担任技术指导,钦志成则忙前忙后。如今,钦志成成为巍山高台社火的代言人。一杯茶下肚,钦志成打开了话匣子:“每一台社火,呈现一个故事,故事可以换,但在巍山县,一些经典故事不可或缺。之所以建高台,是为了让更多观众看得到;为了减重,演员都是小孩子;台上装‘假脚’,从下面看上去,好似一个小演员单脚站在高台上表演,看起来才会显得有意思。”

  第二年开始,钦志成挑起了大梁。此后节庆,高台社火成了巍山的保留节目,钦志成的徒弟也有了几十号人,高台社火算是救回来了!

  前不久,新一届巍山小吃节如期举办。作为压轴节目,高台社火一出现,就赢得了满堂彩。不少孩子甚至跟在高台社火后面,满场跑。“最初小演员都是从亲戚家临时拉来的,现在得去各个学校好好挑选了。”钦志成说。

  为了这场演出,五六点钟孩子们就开始集中化装,而钦志成和团队则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制作道具、挑选演员。“要传承好高台社火,并不仅仅是喜爱这么简单。”钦志成说,高台社火的传承人不仅要懂戏曲知识,还要统筹协调几十名演员,“组织者更像是一场演出的导演”。

  “这个濒危非遗,算是抢救回来了。”李涛说,非遗保护的前提是摸清家底,巍山县持续推进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建设,加强分类保护。“巍山的传统特色美食不乏食客,传承无虞,我们就交给市场;有些非遗资源暂时还未纳入非遗项目名录,我们就开展田野调查,走访掌握项目核心技艺的传承人,利用多种手段,采集第一手资料,做好全面的记录、保存。”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为一棵树,挪一条路——北京守护三千五百年绿色“活化石”

下一篇:天津博物馆用戏剧方式“打开”国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