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珠宝典故趣闻 宝石玉器传奇故事   作者:佚名   热度:

(图)翡翠王马崇仁的玉石人生

 

马崇仁在璞中识玉

 

    他出身翡翠世家,在翡翠赌石市场征尘二十余载;他成就过许多玉石豪门,中国的翡翠市场格局因他而改变;他崇尚玉德,是中华玉石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考证,提出了中国的和氏璧就是翡翠。这样,翡翠作为一种文化商品流入中国应该在2600年前。他的这一论断得到了业界专家们比较一致的认可。他的玉途人生充满了神秘色彩。这就是我所认识的“翡翠王”马崇仁。
    最近,年已65岁的马老又有惊人之举:他在缅甸仰光公盘(交易会)上,以1000万元断然拍得一块巨大“赌石”,切割后当即有买家出价5000万元,成为当季赌石市场的最大赢家。今春,一辆专车把这块玉石的一部分搬进了北京的西单民仁福翡翠店,着实让人们开了眼。
    日前,马老应邀举办玉石讲座,风尘仆仆地来京,我立即前往采访,听他讲几十年与众不同的翡翠人生。
    1、一笔交易,改变了翡翠市场格局
    古往今来,翡翠毛料交易从来就是冒险家的赌博战场。翡翠毛料小则以克计算,大则上吨重。被挑进“赌石”场里的多数是被行里人称作“蒙头石”的,指的是外表有一层厚薄不等的外壳包裹着的石头,或者被开了小天窗的。很多玉石买家就是在这种外壳下展开赌博游戏的,其中不乏把所有资产全部押在一块石头上的,无经验和胆识的人都不得不望而却步。即便是“半明、半赌”的玉石,交易者也慎之又慎。行内的人都知道,一块石头被切开,有可能得到的是晶莹剔透、碧绿如水的上品,买家立刻身价百倍;有的石头则可能是地干无水、一钱不值的土石,买家顿时倾家荡产。
    原本是地质学者的马崇仁,1940年出生于滇西古城腾冲,距离缅甸玉石产地不远。大约数千年前,腾冲人在缅甸北发现了一种奇妙的石头,带回家乡切磨,得到了一块美石,这就是翡翠。从那以后,玉匠、珠宝商开始云集腾冲。当年马崇仁的父亲也是翡翠的行家里手。解放后,马崇仁在大学里读的是地质专业,之后搞了20多年的地质研究。改革开放后,他成为同辈学人中最早的下海者之一。
    独特的地质经历让他对翡翠堪称了如指掌。任何一块翡翠毛料,只要他拿在手上掂一掂,里面有没有绿,有多少绿值多少钱,他十拿九稳。所以人称他为“翡翠王”。
    马崇仁本人是一个很有内涵的人,学者文人的气质让人无法把他和“赌石”联系在一起,更无法想象他是一个有着20多年从商经历的商人。但是,他却恰恰就是这么一个理论与实践经验同时兼备的能人———翡翠鉴定专家。用现在流行的词汇来形容的话,他身上具有“儒商”的特征。比如他不惜笔墨地撰写了许多文章,告诉购买玉石、翡翠的消费者,什么样的货色是A货,什么样的货色是B货,什么样的货属于B+C货;怎样识别真假翡翠等等等等。这些其实是与某些“商业经营”手段不相融合的。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他创办的翡翠品牌“民仁福”只卖A货。由此可见,如果把马崇仁视为商人的话,他应该算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本分商人,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个有良知的学者。
    到目前为止,马崇仁曾经成就过的富豪,如果你愿意听他恐怕可以讲一下午。1991年春节前夕,一件444公斤的黄白沙皮玉石在马崇仁的商号待价交易。缅商的卖价在200万元以上,而众多买家仅出价130万元左右。春节临近,缅商急于出手,便宜也想卖了。此时汕头阳美的几个买主正犹豫不决地盯着这件玉石。马崇仁对这几个人说:“这是难得一遇的紫罗兰玉石,买下后至少能赚1000万元以上。”在马崇仁的周旋下,这块毛料以128万元成交。几个月之后,这几个人再见到马崇仁时,再没有提及那块玉石,只是他们每次都要找马崇仁买数百万一件的货,即便在别处买好的货也都要让马崇仁看看。原先想买而没有买成的朋友耿耿于怀地对马崇仁说,那块紫罗兰玉石赚了不止一个亿,阳美只要和这块玉石沾边的人都赚了大钱。
    现在的汕头阳美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档翡翠市场,并取代香港成为当今翡翠市场的领头羊。一位台湾玉商不无感慨地对马崇仁说:“现在的阳美就是靠你的那件紫罗兰玉石创造出来的。”“其实不尽然。”马先生说,“阳美人对翡翠的热爱,并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才取得今日的成功,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很多业内人士也都认为,阳美就是从那件紫罗兰玉石起家的。这真是一笔交易改变了翡翠市场的格局。
    2、一次次印证“一刀穷,二刀富”的神话
    在翡翠交易市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夜之间平地发家或倾家荡产的悲喜剧。20多年来,马崇仁凭借着自己对翡翠的研究经验,一次又一次地印证着“一刀穷,二刀富”的神话。
    一位姓王的商人名下的一件玉石,成本价270万元人民币,而买家给价总是在200万元以下。情急之下王先生向马崇仁讨教。马崇仁花了三天时间对这块90多公斤的玉石仔细观察,认定再切一刀极有大涨的可能。王先生认同了,果然一刀切下,一指宽的色带突然涨到了二指多宽,随后便以470万元卖出。
    缅商吴格登从玉石场花46万元贩来一件玉石,在交易中买家始终给不到本钱,眼看要赔20多万的缅商找到马先生,问:“是不是还要切一刀,反正是要亏本了,你就帮我切吧,切垮了我认了,不怪你。”马崇仁仔细分析后,按照“尖灭再现”的地质原理,沿着颜色尖灭处斜切一刀,结果在横向和纵向深处显出了漂亮色带,玉料价值立刻飙升,最后以138万元成交了。
    “赌石”,是翡翠开采、交易中的头道环节,也是最精彩、最惨烈的战役。马老告诉我,缅甸是全球原料的惟一产地。每年两次的仰光公盘(交易会)是缅甸翡翠的第一手出口交易市场。每届公盘(交易会)展示的翡翠玉料平均都在10万件以上。作为竞标人,他必须在3天之内浏览完这些玉料,并将看中的玉料号及竞标价填写在标书上,准备竞投。
    仰光公盘有两种竞标形式:一种是“暗标”,即竞标人将填好的标书分别投入标箱,因竞标人之间彼此不知道各自竞标的号码及竞标价,故称为“暗标”。揭标时按序号当众宣布每号的最高竞标价及竞标人。另一种是“明标”,但个人的竞标价秘不示人,由于竞标者可以追投标书,因此现场气氛紧张而又神秘。因不知道每个对手的竞标价格,所以盲目加价追标在所难免。据说曾有人为了避免别人夺其所好,看见投标的人多了,冲动之中竟连追五票,虽然中标了,但事后才知道是自己骑着自己,票票超过别人,结果多花了近一倍的冤枉钱。
    作为翡翠鉴定专家,马崇仁不仅仅拥有成就富豪的能力,也有一句话让石料一文不值的本事。
    他说:“在瑞丽有一家单位准备用200万买入一块红宝石毛料。卖方出具了鉴定证明,买方也准备了定金。成交前夕,买方特意从100公里外把我拉过去定夺。我当时一看就说:假的。买方听了,顿时承受不了了,面如蜡色,坐都坐不住了。卖方听了我的话,不干了。质问我:‘凭什么说我的货是假的?’我当时笑了,用浓酒精把他们的货泡了一会儿,红宝石的颜色褪了,卖方立刻没话可说了。我告诉他们说,这根本不是红宝石,是注了颜色的透明刚玉,不值钱的玩艺儿。”这就是马崇仁的个性。
    还有一次,日本电影《阿信》主演者的丈夫在缅甸花几万美元买了一块毛料,经香港朋友介绍专程飞到广州请马崇仁先生鉴定,如果确实是宝贝,就准备在马先生的工厂加工。马先生一看连连摇头:“不具有工艺价值,不信就切开看看。”对方听完马先生的讲解,十分激动。石头也不要了,留下石料给马先生做反面教材用。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一方面说明好玉的可遇不可求,另一方面也说明玉的价值不像黄金一样可用重量来衡量,作为“玉石之王”的翡翠更是如此。但这并不表示翡翠的价值无法衡量。珠宝店中的翡翠价格不是任意论定的。翡翠价值既取决于本身的质量,又受市场的制约,尤其是对原料的评价难度和存在的风险性,都直接影响到翡翠的价格。好的翡翠戒面可高达数百万港币。
    马崇仁曾不厌其烦地撰写文章,告诉翡翠爱好者,什么样的翡翠是“A货”。他形象地比喻说:“以一厘米为厚度,手放在翡翠背面,清晰可见,就是冰种;能见到文字,就是玻璃种。”为了更好地诠释翡翠,马先生创立了对翡翠的“形象学分类法”,让翡翠的分类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记忆深刻。这不能不说是马崇仁在研究翡翠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我很想听听最近的这次“赌石”经历。马老笑了,他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去年10月,作为具有权威性的宝石鉴定专家,马崇仁率领三家公司赴仰光选购翡翠原料。面对大小数十万件玉料,经过仔细挑选后,马崇仁参与竞投19标,投中12标,其中五份是许多行家不敢问津的“赌石”。这届公盘(交易会)中,有一件黑色钨砂皮壳重量96公斤的翡翠赌石备受关注。黑钨砂是最难赌的赌石,因为有一层沥青质泥沙粘附在表皮上,一般很难看清楚皮壳上的种、色表现,业内敢赌者较少,而赌涨者更是凤毛麟角。马崇仁购得了这块钨砂石,切开后颜色比估计的涨了数倍且色彩鲜艳,价值倍增。
    另一块石重256公斤,皮壳成黑褐色,表皮上的种质、成色不十分明显,但仍可以通过布有“色莽”的匀细砂皮推断,内中的种质老而匀净,绿色分布较多。虽不为许多行家看好,但马崇仁认为该石值得一赌。于是斥巨资竞标,志在必得。与马崇仁同时在场的还有一位张姓缅甸玉石商人,他也相中了这块石头,也以高价竞投。同去的人无不为马老捏一把汗。马老却镇定自若,以微笑作答。果然,缅甸商人最终与此石擦肩而过。事后大家得知,马崇仁的开价虽接近千万,却仅仅比对方高出了一万元。真可谓惊心动魄!这块石头被切开后,种、色俱佳。经行家估价,5000万元。在这次马崇仁购得的五份石料中,三份切开后大涨,增值数倍;二份近于持平。这场“赌石”大战,以人称“翡翠王”的马崇仁成为最大赢家而告终。
    3、人生应似玉无瑕
    也许是更深地感悟到了“悲欢愁喜翡翠人,天堂地狱门挨门”的寓意,马崇仁的为人变得更加豁达。“处世常怜人有难,修身应似玉无瑕。”这成了他常说的口头禅,也是他的经常之举。
    1999年南京市筹建慈善总会,马崇仁以妻子的名义捐款数万元,成为为数不多的发起者。慈善总会想要借助这一典型的事例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南京日报》也要追踪报道,但都被马崇仁婉言谢绝了。
    马崇仁在江苏东海县工作期间,结识了一对从北京下放来的夫妇。这对夫妻是文化人,“文革”前受到不公正待遇给“发”下来,因双双身患多种疾病而生活得很拮据。马崇仁知道后,每年都要资助他俩数千元,坚持数十年至今。
    2002年初夏的一天,北京民仁福珠宝专卖店里来了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她听别人说,佩戴翡翠手镯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她说自己有病,想戴翡翠求平安,所以打算买一只。服务员为她细细挑选了一只镯子,老太太也非常满意,爱不释手,但却面有难色地说:“我留下300元订金,这只手镯先给我留一下别卖,下个月我把买药的钱省下来再来买。”原来老人每月要吃不少自费药,当月的工资已为数不多。恰巧那天马老也在,整个过程都被他看在眼里,他说:“翡翠手镯再好也不能代替吃药,千万不要把买药的钱省下来买手镯,既然你喜欢就留下300元,镯子你带走,余下的钱也不用交了。”老太太吃惊地望着这位老先生,站在一旁的店员告诉她说:“这是我们公司的董事长。”马老还将这只两千多元的手镯戴在老人手上,祝她早日痊愈,一生平安。老人十分感动,在场的其他人也无不为之动容。马崇仁说,帮助人,付出的是有限的金钱,得到的却是莫大的快慰。挣钱不过是体现价值,助人才是享受人生。在行业中,马崇仁被誉为“翡翠王”,不仅因为他的实力、眼力,更因为他真诚可信的人格魅力。
    伴随着名气的日益增大,身为中国宝玉石协会玉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马崇仁的言行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当媒体邀请他用专家的眼光评点当今中国翡翠市场的时候,他毫不隐讳自己的观点,指出3条:第一,翡翠市场价升量涨;第二,品牌价值凸显;第三,翡翠市场规范化道路仍任重道远。
    相关链接
    何为赌石?
    翡翠是在低温、高压等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翡翠矿石外都有一层厚薄不均的风化皮壳,正是这层外皮的遮挡,使人们无法看到矿石里翡翠的成色情况。据调查,到目前依然没有仪器能穿透这层皮壳,于是“赌石”这种交易手段在翡翠原石市场上一直沿用近千年。
    赌石,就是珠宝商人根据翡翠原石外的皮壳特征、纹理走向及所开的“门子”来判断其内部翠料的优劣。既然是“赌”,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要想看到石料里的成色情况,只有切割后才能见分晓,所以赌石的结局往往出人意料。“疯子买、疯子卖、另一个疯子在等待”可以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这一行业的真实状态。

 

    (文/虹霓)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一张当票与王冠上的珍珠

    下一篇:(图)布尔加里编织着奢侈品王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