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珠宝玉器珍品欣赏   作者:佚名   热度:

李杰一家倾囊而出为盘玉

  李杰参与构思创作的镇堂之宝“普陀洛迦观音”,年前刚荣获2006年“天工奖”金奖,其中记载了李杰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
  新华网上海频道5月9日消息:李杰,53岁,企业家,更愿意人们称他“博韫堂主”。痴迷于和田白玉收藏,他的博韫堂被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授予“上海玉雕大师精品馆”。 
  2000年,在上海工作的李杰,举家搬到上海,成了“新上海人”,几年下来,他也在上海为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寻觅到了崭新的“事业”:收藏白玉,并倾囊而出支持上海玉雕大师的艺术创作。 
喜爱收藏却屡屡失手 
   年过半百之后,李杰时常回忆起父亲退休之后郁郁寡欢的生活。当年父亲经常在家里不言不语,劝他出去旅游、上公园玩,回家依然沉默不语,追问之下,父亲才吐露心声:“我没事情做,没东西玩,只能靠回忆往事打发时光了。”那时起,李杰就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自己退休后的晚年生活有个精神寄托。 
  其实,李杰的收藏爱好从青年时代就已经萌发,上世纪70年代收藏瓷器,80年代收藏字画,90年代收藏青铜器。2002年他因工作去河南南阳开发项目,当时中原大规模兴建高速公路,本以为这下可以收购到青铜器精品,可是事与愿违,交了不少学费,收来的大部分都是仿制的赝品。李杰屡屡失手,对收藏已是心灰意冷。 
与白玉一见倾心 
  这时,夫人童女士的一句话令他茅塞顿开,“古时候有品位的人都佩玉,你何不试一下玩玉,至少玩得明明白白。”从收藏南阳独山玉开始,李杰一点点走进玉文化的殿堂,直到在上海与细腻温润的和田白玉一见倾心。上海的收藏氛围浓厚,博采众长的大师云集,夫人取“博大精深,才华韫藏”之意,为他起了堂号“博韫堂”。 
李杰不嗜烟酒,自从玩上了玉,越玩越明白,越来越体会到养玉在工作、生活、人生中的“润物细无声”。手中盘玉,以“肌肤之痛”领略玉的温润和坚贞,常年握玉的人,也许会潜移默化地接受玉的那份纯正、高雅与神韵;亲手盘玉,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其实就是在练一种修身养性的功夫,养玉实为养人。李杰说,每当工作压力繁重而心情烦躁时,暂且抛开一切,与玉独处片刻,很快就能恢复神闲气定的平常心。 
一家人都爱上玉 
  有一盘七七四十九颗的小籽玉,是李杰最为心爱的宝贝,连儿子想讨一粒做手机坠子,也是不肯给的,更不要说别人出大价钱买了。“你看,每一颗小玉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稚嫩活泼,看看她们就觉得心里非常单纯清爽,仿佛回到幼稚园一样!”说这话时,人到中年、事业有成的李杰,笑得像孩子一样调皮。 
  孔子的“君子比德于玉”说,道出了玉的德行。许是多年受到家庭爱玉的熏陶,生活在殷实家庭里的一双李家儿女,也出落得谦和乖巧,懂事自立。 
  女儿小锦来上海时刚读初中,人生地不熟的她很快融进了新生活,中考凭自己的本事考上延安中学,可把爸爸高兴坏了。李家珍藏的宝贝价值成百上千万,可小锦最喜欢的,却是一件十分不起眼的小玩意儿:指甲盖大的小籽玉被雕成一只小胖脚丫,上面趴着一只小蜘蛛,这大概是博韫堂里最不值钱的小品了。“你瞧它有多可爱呀,爸爸以前给过我一只比这件刻得还要精细呢。”童女士说,这就叫“蜘(知)足常乐!” 
  儿子小骥正在英国留学攻读金融学硕士学位,这次回国探亲正赶上博韫堂第一次参加国际珠宝展,爸爸出差在外,展会的大小事情,小骥全都包揽。9月就将毕业的他,或许不打算做一名令人羡慕的金融骄子。“弘扬中国的玉文化,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给年轻人发展的空间,也许比做银行家更广阔。” 
支持玉雕大师创作 
  如今,李杰喜欢以玉会友,教爱玉人少走弯路。每年赚来的钱,几乎全部投在白玉收藏上,从新疆收来的好料,交给大师依材创意,精心雕琢。每个月都有十几件出自吴德升、刘忠荣、于泾、易少勇、颜桂明、王平、罗正关等7位在沪的国家级玉雕大师的作品问世。 
  李杰有个“野心”:“等沉淀下100件和田玉雕精品,就想到上海博物馆举办一次个人收藏展;如果博物馆能看中我的捐赠,那就太完美了!”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穿越时空释放彩色钻石的魔力

    下一篇:榕城三绝之寿山石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