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在车轮急速的行进中,藏在我心头的另一个愿望又一次浮现了出来,那就是一睹明朝开国之初设在当时火站村的批验茶引所的遗踪,可惜和我同行的一位摄影家说,火站村的批验茶引所早已在历史的更替中成了一片平地。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十七年,监察御史沈越担任巡茶陕西御史,下令在徽县火钻峪修建巡茶察院行台,作为巡察御史驻扎办公之所,由此可见该地在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如今,在火站村一座雕塑群格外引人注目:一拨商队从山路上走来,马匹负重前行,脚夫艰难跋涉,当走到这一片开阔平缓的河谷地带时,卸下货物的马匹悠闲地饮水吃草,脚夫索性躺在青石板上,缓解一路疲惫。这是旧时茶马古道场景的再现,这些马帮、脚夫与大山融为一体,让人只愿远远注视,不愿惊扰了他们的宁静。他们脚下的路,沿着河,再次进入大山。

  看着马帮的背影,目送他们再次启程,一条穿越千年的古道,慢慢清晰了起来……

  周边景点推荐

  月亮峡

  月亮峡人文景观众多,这里自古为巴蜀咽喉,秦陇要塞。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曾三次借道于此,月亮峡至今仍存有古栈道遗迹约4公里。

  月亮峡峡内奇峰异石,绝壁悬崖,天工造物,气势磅礴。唐代李白《蜀道难》诗作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诗句,是月亮峡真实的历史写照。峡中的月亮河,明净的河水隐现于砺石之间,激流翻飞,喷珠溅玉,石如翡翠,鱼翔浅底,三百多米高的飞瀑从梅花崖飞流直下,雷霆轰鸣。峡中的燕子洞,钟乳林立,石钟悬挂,形态万千,真是鬼斧神工,浑然天成。

  火焰山

  火焰山地处嘉陵江与永宁河交汇处,是徽县南部嘉陵江境内的一处风景名胜,山势自东逶迤而来,宛如长龙卧于江中,由此也称青龙山,为道教圣地。火焰山峰体被苍松翠柏覆盖,站在山顶,清风习习,松涛阵阵,使火焰山增添了许多神秘、幽静和秀美。火焰山正南方是鹰嘴崖,因形似振翅欲飞的苍鹰而得名,看起来栩栩如生。西南方为狮子崖,状若雄狮伏卧江畔;隔江为象山、仿佛白象仰望苍穹。火焰山的道教建筑大多修筑于明代时期,历朝历代不断修葺,现已形成规模,高大雄伟的殿宇沿主峰山脊梯级排列,殿宇雕梁画栋,塑像神态肃穆,有很高的考古和艺术价值。

  稻坪古村生态旅游景区

  徽县稻坪古村生态旅游景区位于陇南市徽县嘉陵镇北部20公里处稻坪村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主要由尹家老宅国家传统古村落和桃源沟自然生态风景区组成。尹家老宅国家传统古村是明末清初古民居建筑群,主要有民居、客房、绣楼、学堂、书院、祠堂等建筑,布局严谨,建筑精美,弥足珍贵,古村内有红色记忆馆、民俗文化馆、书画馆展览馆,集中展示稻坪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桃源沟自然生态风景区内有龙须叠瀑、桃花潭、龙吞瀑布等大小阶梯式瀑布40余处,高悬的瀑布穿过峡谷,层叠九落,在巨石之间激荡穿越,其间,山水相映,美景滋生;景区内还有乌篷船、网红桥、彩虹滑道、水上乐园、儿童城堡、真人CS等娱乐项目及“桃源谷”蒙古包特色民宿。

  相关链接

  陇茶种植加工与饮茶习俗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发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流传至今。西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由此得知茶有解毒的功效。饮茶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茶成为中华民族的“国饮”。

  据《文县志》记载,碧口地区栽培茶树已有千年历史,碧口地区的李子坝、马家山、店房山的云雾炒青茶,色泽苍绿,冲泡后清香爽口,饮之能消油腻,增食欲,除疲倦。陇南属长江流域,境内文县碧口、康县阳坝和武都裕河气候温润、光热丰富、降水充沛,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目前,陇南已发展茶园10余万亩,所产茶叶茶芽鲜嫩、条索紧细、色泽绿润、滋味鲜醇、经久耐泡。

  陇南制茶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传统手工技艺有五个流程:

  一是采摘。采摘茶叶的手和装茶叶的容器要洗干净无异味,采茶时间最好是上午,采摘的茶叶一般是一芽,最多一芽一叶,不能多。

  二是摊晾。采回来的鲜叶,一定要及时摊开晾在竹席或茶箕里,不能堆放在一起,否则,茶叶会发热沤坏。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庆阳香包

下一篇关于《永乐大典》的知识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