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嘉峪关关城位于东经98°13′,北纬39°48′,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这里包含着无数的传奇与故事。在这里,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隘巍峨耸立;在这里,祁连山上皑皑白雪的圣洁与晶莹尽收眼底;在这里,丝绸之路的驼铃和西域的胡风交相呼应;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个泱泱大国的崛起!

  当游人顺着参观路线来到东闸门下,会看到一棵形如伞盖、苍翠葱茏的大杨树,已生长了150多年,人们都叫它“左公杨”。当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率领军队来到西北,带领全体军民加宽道路,在道路两旁大量种植需水少、易存活的杨树、柳树、沙枣树,连绵数千里。既可以巩固路基、防固风沙,又方便行人乘凉。人们亲切地称为“左公柳”“左公杨”。站在“左公杨”下,让人不禁想起左宗棠的好友杨昌浚题写的那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恍惚间,左公曾题写的“天下第一雄关”的巍巍巨匾,和他抬棺出关的豪迈身影似乎还依稀浮现在眼前……

  步入外城,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座古建筑:文昌阁、戏台、关帝庙。在外城雕梁画栋、飞檐凌空、五彩缤纷的建筑之间穿梭,不由自主会被一座清代建筑风格的戏台吸引。它是关城中最具文化特色的一座建筑。外观飞檐翘角、四柱环抱。顶部和四周布满彩绘壁画,八卦图、八仙图、梨园弟子起居图不仅显示着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也展示出这座古老戏台的文化内涵。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外侧八字屏风上的砖砌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不仅道出了秦腔曲目里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黎民百姓的种种过往,更高度概括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亘古真谛。

  离开外城,经过“望故土而相会”的“朝宗”门就进入了东面的瓮城。这里的瓮城与别处不同的是,瓮城的城门与内城门并不直对,而是形成一个90°的夹角,当敌兵一旦冲进瓮城城门,却发现面对的是一堵城墙,必须减缓速度、调转马头才可以进攻内城门,但是在这个过程里,城墙之上早已是万箭齐发滚木礌石,自然是插翅难逃了。

  进入内城,当年布满兵营、仓库等重要建筑的城池如今只剩下游击将军府和井亭,但那游击将军府大门两侧“百营杀气风云震,九地藏机虎豹韬”的楹联依然彰显着游击将军的威严与重任。

  登上城墙之前,一定要敲一敲那块传说中的燕鸣石,从那“唧唧啾啾”的声音里感受那一对燕子的凄美爱情,倾听出关将士及其家眷期盼平安归来的美好愿望。

  沿着众人口中象征“马到成功”的马道登上城墙,眼前视野突然开阔起来,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17米的光华楼、柔远楼、嘉峪关楼巍然耸立,从东向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既有北方建筑的大气雄伟,又有南方建筑的灵秀之感,给人极度的震撼,被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誉为“长城沿线最美的风景”。

  站在城墙之上,整座城池的布局和南北的山河形胜尽收眼底。这里是最佳的雪山观景台,只要睁开双眼,关南“四时大雪、千古不消”的祁连山震撼着人们的眼球,洁白、晶莹的雪山,美得令人心醉;如果再扭头看向关北,连绵起伏的黑山一如它的名字,黝黑、粗犷、陡峭、神秘,还有那依稀可见的传说中唐玄奘留下的“晾经台”同样让人心驰神往。

  南北两山之间恰恰正是千里河西走廊最狭窄之处,仅有15公里的距离让嘉峪关所在的位置势如瓶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词语会不由自主从脑海中跳出来。再低头看一下关城东南面,一池碧波荡漾的湖水映入眼帘,这就是典籍中记载的“冬夏澄清、碧波不竭”的九眼泉,可供万千人马饮用。这时才明白,征西大将冯胜是怎样的慧眼如炬,在这得天独厚、占据天时地利的地方选址建关。虽然那运筹帷幄之壮举已过去六百多年,但依然让人万分折服。

  沿着内城墙漫步,走过角楼、敌楼、门楼,仔细一数,原来大大小小的楼阁竟有14座。这时才真正体会什么是楼阁纵横、壁垒森严!站在内城墙东南角,望着“明墙”一路蜿蜒向南,犹如巨人手臂,直抵祁连山余脉文殊山脚下讨赖河畔;望着长城内侧草木茂盛、绿树如茵,长城以外戈壁旷野、天高地阔,会深深感受到古人选择地形的智慧和长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强大气势。但真正令人佩服不已的是,这气势如虹的“明墙”还只是一个诱敌深入的“诱饵”。因为在关北,隐蔽于山丘内侧的“暗壁”一直延伸到8公里之外的黑山之上。进攻之敌只有翻过山丘才会发现,但同时山下已是伏兵四起,大呼上当的同时却已无力回天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妙计在这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天下黄河第一桥”——兰州黄河铁桥

下一篇“天下第一雄关”与“天下第一鸡”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