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清康熙《宁远县志》载:“避暑城,县东三十里,传为隗嚣避暑所居,又名平定府。”一般认为隗嚣避暑城在今洛门西旱坪遗址。从军事地理角度来看,西旱坪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不具备建城设寨的地理条件,更不是夏天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后汉书·来歙传》载:“王元屯兵落门聚……又来歙等攻破落门。”皆指大落门。民国吕式斌《今县释名》:“西汉末隗嚣据冀一带而始揭反旗以讨王莽,天下震动,后遂割据。旋因刘秀势大,又为汉宗室,故天下多附刘,嚣势衰,刘秀部冯异攻冀之西卫星城洛门聚,不克而薨,未几嚣死,其子纯袭称西伯,秀命来歙、耿弇与盖延等又急攻洛门聚,两番之大战,俱在洛门聚及三府谷口一带。”

“大落(洛)门寨”与“三府(都)谷”考(上)

“大落(洛)门寨”与“三府(都)谷”考(上)

  据以上史料,大落门于兵家是易守难攻之地,更是战略要地。今天武山四门镇四面环山、幽林峡谷,是安营扎寨、避暑纳凉的理想之地。可见,历史上的大洛(落)门,地处今天武山四门镇属地域。

“大落(洛)门寨”与“三府(都)谷”考(上)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写在汉代简牍上的丝路盛况

下一篇万卷简牍,解密千年丝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