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受种种条件限制,上世纪的考古发掘活动时断时续,虽然只是揭开了这一遗址的冰山一角,却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和未解的历史谜团,从不曾被人们遗忘。该遗址聚落的布局、社会组织状况、生产方式及发展状况等,遗址是否有专门的墓葬区等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勘探和调查找到答案,解开谜团。

  重启考古发掘  

  期待解开历史谜团

  2001年,国务院公布南佐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佐疙瘩渠遗址”正式命名为南佐遗址。

  2012年4月,国家文物局对南佐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围绕南佐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也再次提上日程。为推进南佐遗址保护研究,掌握更多的基础性资料,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4年和2020年先后两次对南佐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并组织专家对南佐遗址进行现场调研座谈和考古调查。

  2021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韩建业带队,对南佐遗址展开新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勘探工作。

开启五千年前的尘封历史——甘肃省庆阳市南佐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新进展

  韩建业带队,对南佐遗址展开新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勘探工作。(资料图片)

  庆阳市西峰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的考古发掘工作计划分五年进行,今年是第一年,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同时对周边区域进行初步考古和地貌调查及勘探工作。考古发掘工作启动后, F1房址南侧发掘850平方米,一号夯土台边壕沟发掘220平方米,其目的在于进一步研究F1房址周边的遗迹分布,确定遗址周边壕沟和夯土台的形成年限和关系,以及它们和F1房址的关系。

  南佐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韩建业表示,大型夯土墙建筑F1仅室内部分就达630平方米,体量规模在同时期无出其右,应当属于宮殿式建筑,“九台”对称分布且位于聚落中央,大型建筑区位于九台北部中央,其布局之严整前所未见。“九台”和大型建筑的庞大体量、台外壕沟和夯护设施之巨大规模,也都前所未见。“凡此都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公共权力的存在,显示陇东地区当已进入早期国家或者文明社会阶段。”韩建业说。

  此外, 南佐遗址所出白陶簋、白衣陶簋、大型彩陶罐、白色堆纹陶罐、带塞盖喇叭口平底彩陶瓶、彩绘黒陶、朱砂彩绘陶、涂朱砂的石镞、骨镞以及河流形遗迹,在黄河中游同时期罕见或者不见,还出有大量水稻遗存。“这些遗存均具有浓厚的祭祀和礼仪色彩,白陶、黒陶等的制作又体现出较高的专业化水准,也显示出南佐遗址当为探索早期中华文明的关键性核心遗址之一。”韩建业说。

开启五千年前的尘封历史——甘肃省庆阳市南佐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新进展

  南佐遗址所出白陶簋。(资料图片)

  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离不开新技术、新科技的运用,参与发掘的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助理教授李小龙告诉记者:“这次考古工作运用了很多新技术,从以前的文字记录发展到现在的用航拍、模拟三维影像等数字化方式进行遗址复原。考古研究的理念也更科学和全面,将视野从仅研究F1房址,发展到聚落考古,深入到对当时整个社会形态的研究中。”

  规划在先 

  遗址保护任重道远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甘肃清水:丁公凿池守城去思碑

下一篇大事件!甘肃南佐遗址、圪垯川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