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原标题:明代陇右两藩王

明代陇右两藩王

  韩藩辅国将旱朱徵折墓志

明代陇右两藩王

  兰州上西园肃藩郡王墓出土的镶宝石金凤凰

  明太祖朱元章施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统治体制,设立官府管理百姓,分封藩王拱卫朝廷。此时残元势力虽已退回大漠,但时常南下侵扰,对明朝构成严重威胁,于是明太祖先后分封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九王,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北的边防线上。因为他们拥有军权,镇守着边塞,故称为“塞王”。每个王府约配备三个护卫指挥使司、二个围子手所、一个仪卫司,约有万余人。王府中设有自成体系的宫属。在今甘肃境内,曾有肃王、岷王、韩王、安王、庆王建藩,其中影响大的有肃王和韩王。

  先说韩王。明太祖将第二十子朱松封为韩王,就藩辽宁开原,其第二十二子朱楹被封为安王,封地在平凉,因无子,国除。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松之子朱冲域接替安王改封平凉,宣德五年(1430年)就藩平凉。韩王共传11王,213年。

  韩王家族岁支禄粮407114.4石,银111396.36两,相当于嘉靖时平凉县夏秋两季田赋收入的19倍。另外还有屯田遍布平凉全境,王府邸店布满平凉东关。这样丰厚的财力,供养着遍布平凉城内的韩王庞大家族。明人李攀龙的七绝诗描述了这种奇特现象:“春风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唯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

  韩王府是在安王府旧址上扩建的,周长5里,殿阁楼台分布如制,还在平凉城北建柳湖,杨柳依依,亭图水榭相映于湖光山色之中,韩王携僚属畅游其中,饮酒赋诗。历代韩王多有文学素养,其中韩昭王好读书,能书画,著有《冰壶遗稿》《千字文法帖》等。他还建立崇文书院,课读其子弟。由于明代藩王“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明史》卷六,《诸王传》一),因此只能寄情于宗教和文化生活上。历代韩王不仅崇道,而且礼佛,他们出资兴建道教名山崆峒山的宫台道观,建造平凉东关延恩寺宝塔、崇福寺、南庄寺等佛教建筑,以寄托他们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部将贺锦进军平凉。平凉民众打开城门迎接,第十一代韩王朱亶堉逃往庆阳被捉,王府灭。

  再说肃王。肃王朱楧,系明太祖第十四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汉王。二十四年(1391年)奉太祖之命,与卫、谷、庆、宁氓五王练兵于临清。二十八年(1395年)初就藩甘州(今张掖)。六月,诏掌管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三十年(1397年),诏督军电田,遇有征伐,亲率精兵,与长兴侯耿炳文等进讨。朱楧生母郜氏无名号,应是宫女。封建帝王家,子因母贵,朱楧在与其24个兄弟的竞争中,就凭这一点,处于劣势。但是明太祖何以这等倚重其十四子将其封于边塞重镇,付以重兵呢?这是因为朱楧善于骑射,有谋有勇深得太祖赏识,亲切呼之为“秀才”,并赐给宋本《淳化阁帖》、龙胆壶、凤喙卮三宝。让他据名藩,控要害,太祖是放心的。但是甘州肃州经常发生兵变,建文元年(1399年),肃庄王奏准内徙移藩兰县(洪武二年降兰州为兰县,成化十三年复为兰州)。

  是年,明惠帝遣曹国公李景隆在兰县元代兰州署内建成肃王府,府东建凝熙园。但好景不长,建文帝、永乐帝等为保持中央集权,弱藩王的权力,剥夺军权。宣德以后,索性禁止藩王晋京,禁止相互见面,禁止出城。永乐六年(1408)三月,因朱楧捶杀三名兰州卫卒接受哈密进马,永乐帝下诏逮其长史,械送京师处理。四月,朱楧又因听信百户刘成一面之词,开罪平凉卫军。永乐帝又诏械送刘成等到京师问罪。其中透露的信息是,规规矩矩作藩王,不要胡思乱想。在巨大的精神重压下,朱楧郁郁不乐,于十七年(1419年)卒,谥曰庄。

  肃王共传9世11王。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部将贺锦攻破兰州,处死末代肃王朱识,历时251年的肃王世系终结。

  肃王在临洮、平凉、庆阳、巩昌等府占用大量土地和财产,仅兰州就有庄田2000顷36亩,房店铺面共311间,水磨34轮,船磨3只,煤洞6眼,琉璃瓷窑8座。肃王雄厚的财力,供其养尊处优,但遇兰州有大工程时,历代肃王常常慷慨捐资,如建筑兰州城墙,修筑城内外官道,修补溥惠渠,修葺寺庙道观学宫等,不一而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千古名关金城关 背后有多少波澜壮阔是你不知道的

下一篇明朝那场最大的朝堂群殴事件,是他带头的!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