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1924年,一名外国考古学家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发现了齐家文化(距今约4300-3500年)。半个世纪之后,这里发掘出土一面锈迹斑斑的铜镜,引起广泛关注,之后被认定为“中华第一镜”。齐家文化这面有如此之高地位的铜镜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出自谁人之手?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齐家坪遗址——齐家文化的发现命名地
遗址上的惊世发现
安特生(1874-1960年),瑞典人,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也被称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1914年,受北洋政府邀请,他作为矿政顾问来到中国,协助中国地质学家寻找铁矿、煤矿分布与储藏情况,并从事地质调查和古生物化石采集工作。
安特生于1921年在渑池县仰韶村考察时发现了著名的“仰韶遗址”,因此有“仰韶文化之父”称号。1924年,为寻找中国彩陶的源头,他又循黄河而上,进入宁定县(今甘肃广河县),发现了齐家坪遗址,并进行考古发掘,很快引起了广泛关注。考古学家夏鼐、裴文中、谢端琚、王巍、陈星灿、王仁湘、李水城、叶茂林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傅罗文,英国牛津大学杰西卡·罗森、安可等先后到此考察,开启了对齐家文化发掘和研究的百年考古历史。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仰韶村仰韶文化博物馆安特生雕像。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表示,“齐家文化是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齐家坪遗址与殷墟、半坡一样是圣地级遗址,考古人向往的地方。”
1974年初夏,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广河县齐家坪遗址M41中发现一面锈迹斑斑的铜镜,通体附着厚厚的铜锈。这面铜镜直径6.2厘米,厚0.3厘米,背部中央有桥形钮,钮高0.5厘米,应是为了方便穿绳佩戴,出土后一直珍藏于省会兰州。
中华第一镜
为了更好地保护研究齐家文化及出土文物成果,经过学者们多方奔走,临夏州政府多次实地调研,决定在广河县筹建“全国唯一、独具特色、雄居陇上”的齐家文化专题博物馆。2016年,专题博物馆建成,出土于齐家坪遗址的这面青铜瑰宝回到“故土”。
齐家文化博物馆
独领风骚数千年
齐家文化铜镜的出土,证明古人在距今4000年左右就开始了青铜镜制作和使用。古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铸造和使用铜镜?铜镜在当时社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至今,发现的齐家文化铜镜有三面:
第一面是1974年甘肃广河齐家坪M41号墓葬中出土的桥形钮素面圆镜,被誉为“中华第一镜”。
第二面是1977年青海贵南尕马台M25号墓中出土的桥形钮圆镜,背饰七角星,直径8.9厘米,位于俯身葬式的墓主人胸口。
第三面是重轮星芒纹铜镜,直径14.6厘米,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青海贵南尕马台出土的七角星纹镜
重轮星芒纹铜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众多的青铜镜中,缘何唯独这面桥形钮素面圆镜被称为“中华第一镜”?它见证了我国铜器冶炼技术水平,代表了青铜文明初始的瑰宝。虽然器形娇小,素面无纹,但却是最早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是迄今在我国发现的最早铜镜,因此称“中华第一镜”。
齐家文化青铜刀
齐家文化青铜镜的出土,证明中国的铜镜起源于西北甘青地区。商代时,铸镜技术向东传入中原地区,殷墟的铜镜继承了齐家文化铜镜的形制和纹饰,向西传播到今天新疆东部。
从铜镜的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成就等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我国是铜镜发展史上三个最重要的时期。铸镜业始于齐家文化而盛行于战国时期,经过两汉的繁荣期后,至唐代达到鼎盛。
齐家文化铜项饰
早期铜镜不仅用于映照容貌,还用于占卜吉凶阴阳,趋吉避邪,预知未来。铜镜常被作为天子赏赐之礼。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丝路古城 北凉故都——骆驼城的故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