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司马迁禹兴西羌说是可信的。当时汉朝对于月氏、氐羌都是混称,有时称西羌,有时称西戎,月氏与羌族界限不是十分清楚。西北马家窑文化延续一千多年,在马家窑文化晚期马厂类型时期兴起了齐家文化,齐家文化与马厂共存一个时期,最后基本上是齐家文化进入鼎盛时期,而马家窑文化衰落下去了。齐家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文化类型。马家窑文化更多的是吸收仰韶文化而发展起来的文化,是文化上东学西渐的结果,仰韶到马家窑中间还有过渡文化,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地理位置和空间上也处于两个文化之间,特别是绚丽多彩的彩陶,其纹饰、色彩、花卉、图案都是一脉相承。而齐家文化更多地表现出与周边多种文化的交流,从考古发掘材料来看,齐家文化主要以素陶为主,彩陶数量较少,而且图案简单,主要以平行线纹和三角纹为主,与马家窑是完全两个不同的风格。双耳瓶与中亚安佛罗花瓶极其相似,青铜器大量出现,不仅有生产工具等,还有礼器、权杖、兵器、戈矛等,特别是玉器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比齐家文化更早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出现了玉器,但齐家玉文化被后世周王朝所继承,成为周礼的一部分,而周礼被孔子总结,成为中国儒家文化几千年的礼制传统,从而成为华夏文化,延续数千年的文化传统。

  齐家文化是吸收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文化传统而形成自己的独具特色的玉文化传统,陶器部分文化吸收了马家窑文化元素,说明齐家文化的主体民族应该是以西北的蒙古人种为主的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当时所谓夏族应该是包括西羌诸族在内的中国北方古代族群的共同体,但作为其领袖的禹应出于西羌之月氏。

  夏民族在距今4000年左右活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古代部落联盟,在西北创造了齐家文化,在晋南发展成碧村、陶寺文化,在陕北建造了石峁城,在豫西定居二里头,建立夏王朝。夏民族早期兴起于甘肃临夏广河川,后向东扩展,进入晋南,最后落居豫西,其所到之地都以夏来命名。

  一个民族共同体,首先是以文化为纽带,种族在不断融合之中,做为华夏文化源头的古代夏民族也是如此,在其发展初始阶段不仅吸收了来自东边的文化,同时也融入了西亚中亚的文化,一方面向西传播了包括玉器、农业在内的华夏文化和技术,另一方面也吸收了来自西边和北方的文化,同时融合了来自周边的很多族群,这也体现了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强大的包容性格;夏民族是中华民族在早期中国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雏形;夏文化初步具有华夏文化的基本特征。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上一篇【畅享丝路 遇见敦煌】天马来:早期丝路交通

下一篇【人文】武山斗底山(铁笼山)石窟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