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行游酒泉 穿越千年

  酒泉市肃州区天马湖湿地 摄影:吴延军

行游酒泉 穿越千年

  玉门关遗址

  这里有千百年的古风、古雨、古人、古迹、古歌、古调、古情、古意,化作一道道古老的风景,让人流连,让人品读;这里山河壮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辉煌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积淀。这里是古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满神奇魅力和无限生机的热土,这里就是美丽的酒泉。

  银装素裹的冰川雪景,碧波溪流的平原绿洲,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楼,构成了雄浑独特的西北风光。

  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航天文化等,宛如一个个水晶石般的世界,含情的绿洲被古老的丝绸之路连在一起,似一串绿宝石挂在大戈壁坦荡的胸前,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丝路明珠——阳关烽燧遗址

  阳关烽燧、青石梁烽燧(分别在古董滩之北、之西),占据制高点,巍然屹立,遥瞰四野,傲岸雄姿,为“阳关耳目”。

  每到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轻柔地洒在古阳关烽燧敦敦实实的土墩上,给它披上了红彤彤的金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使人联想到古阳关城这座西汉最早的海关、丝绸之路的咽喉昔日的繁华与辉煌。

  古阳关烽燧在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氛围中,更显得古朴而苍茫。来到这里静静地凝望,慢慢地遐想,似乎能看得见当年一支支昂首挺胸、一步一步朝关城走来的驼队,听得见给沉寂的世界带来声响的驼铃,联想到在驼蹄踏过的地方,清泉泛起、胡杨挺立、红柳丛生……

  古阳关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

  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进入林带宛若置身于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耸峙雄关——玉门关

  玉门关,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在汉武帝时建立,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从西域输入的和阗玉石从这里入关,于是取名玉门关。在描写边关战争的诗歌中,玉门关一度是国门象征,也因此活在了唐人的诗歌里。“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岑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借问梅落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高适。而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那悲壮苍凉的情绪,让人难以拒绝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

  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玉门关并非一个独立的关口要塞,而是一个规模宏大、构筑完整的古代防御体系,以玉门关遗址为中心呈线性分布,长约45公里、宽约0.5公里。在这条线性遗址区域内,有2座城址、20座烽燧和17段长城边墙遗址。自敦煌而出,一路西行,玉门关是必经之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伴随着由远及近的驼铃声,于此刻汇聚。

  千年明月——月牙泉

  “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从那年我从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儿绕梦牵,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歌曲《月牙泉》里这样描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就不会感受到那静卧沙漠中的月牙泉的独特、纯净和神秘,这月牙泉有天地之神韵、造化之神奇,如梦如幻却又真实自然,让人神醉情驰。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泉在四面流沙的包围中,千百年来不枯竭不浑浊,风吹沙不落。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不禁令人惊叹天地之钟爱,造化之神奇。

  斑驳古城——锁阳城

  锁阳城位于酒泉市瓜州县桥子乡南坝村南7公里,亦称瓜州古城、苦峪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王学礼同志纪念碑

下一篇十年卧薪尝胆,张骞在等什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