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张轨派儿子张寔率兵讨伐张镇,同时派张镇的外甥令狐亚前去劝导。张镇悔恨不已,向张寔投降谢罪。凉州别驾麹晁畏罪潜逃,投靠西平太守曹祛,张轨随即派张寔和宋配等人讨伐曹祛,一举击溃并斩杀曹祛。幕后操纵的张越见势不妙,逃往邺城。凉州安定下来。

  振兴文教,倡导教化

  张轨明白,对待根深蒂固的地方豪强势力,用武力镇压只是权宜之计,最重要的是对豪强子弟和地方百姓进行儒学教育和教化。于是,张轨把兴学重教作为治理之本,开始振兴文化教育。

  首先,建立学校,征召九郡贵族子弟五百人入学就读。在学校设置学官,称之为“崇文祭酒”。崇文祭酒相当于文学祭酒、儒林祭酒等,是州级学官。张轨给予崇文祭酒很高的地位,“位视别驾”,享受“从刺史行部,别乘传车”的殊荣。张轨此举,在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学校制度废弛之际,对教育制度的恢复而言实在是一件大事。

  其次,采取劝学举措。张轨规定,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实行以射选士的礼仪,即恢复“行乡射之礼”,这是一种借用古老的礼制劝学的方式。

  张轨敦崇儒学、振兴教育的举措,不但使凉州社会走向安定,文化逐步繁荣,而且为后世尊儒倡学树立了典范,对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诸政权的文教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魏书》记载:“凉州虽地处戎域,然自张氏以来,号有华风。”

  劝课农桑,发展商贸

  张轨深知,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支撑,就不可能谈治理。因此,张轨致力于恢复发展农业,提出劝课农桑的政策,下令各级官吏务必考察农业生产情况。通过政府管理,强化对农业的组织督促,充分利用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当时,大量流民来到凉州,需要通过行政措施将他们安置到土地上。当然,张轨所依靠的仍然是凉州大族的庄园经济。张轨既把凉州著姓作为政治核心,又把他们作为经济中坚,这样有助于劝课农桑措施的顺利实施。发展农业的同时,张轨也兼顾畜牧业和手工业,努力实现经济的自给自足,安定区域内百姓生活。

  张轨对凉州历史作出的另外一项重要贡献,就是恢复和发展货币经济。三国曹魏年间,政府下令停止五铢钱的使用,从此开始了“百姓以谷帛为市”的时代。西晋初年,凉州商品货币经济完全进入萧条,货币交易随之废弃。张轨治理凉州期间,凉州经济状况和社会秩序初步恢复,扩大商业贸易、恢复货币经济,自然成为当务之急。公元313年,太府参军索辅向张轨建议道:“如今,凉州用割布分段的方法进行交易,既浪费布匹,交易起来又十分困难,实为严重的弊病。应恢复使用五铢钱以畅通买卖贸易。”张轨采纳了这一建议,下令在凉州区域内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这样一来,原先散落在民间的大量钱币重新恢复流通,大大方便了凉州人民的生活,推动了商业贸易发展。凉州与西域的贸易很快畅通起来,西域商品大量流入河西等地。张轨恢复货币流通,成为魏晋时期的重大经济事件,其意义和影响无比深远。

  六拒封官,青史流芳

  张轨治理凉州,有一段“六拒封官”的佳话。

  公元308年,因为张轨派兵击退叛军、保卫洛阳之功,晋怀帝派人晋封张轨为西平郡公。张轨认为勤王本是为臣应尽之责,第一次拒绝封官;公元311年,因为张轨送物资接济洛阳,晋怀帝又派使者晋拜张轨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封霸城侯,又升张轨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被张轨谢绝,这是张轨第二次辞谢封官;公元312年,秦王司马邺被众文武立为皇太子。司马邺立即派使者前往凉州,拜张轨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张轨坚决辞谢,这是张轨第三次拒绝封官;同年,皇太子司马邺又派使者向张轨重申先前的授命,张轨依旧推辞,这是张轨第四次拒绝封官;公元313年,晋怀帝被刘聪杀害,司马邺正式继位,是为晋愍帝。他再次派出使者升张轨为司空,张轨坚辞不受,这是张轨第五次拒绝封官;公元314年,晋愍帝派大鸿胪辛攀拜张轨为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张轨又坚决辞谢,这是张轨第六次拒绝封官。

  张轨此举,除了本身具有多干实事、不图升迁的高风亮节之外,也是向世人及子孙表明自己对西晋朝廷的一片忠心,绝不做位高权重、图霸一方之人。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十年卧薪尝胆,张骞在等什么?

下一篇走近武威出土西夏木板画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