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细话兰州名桥“身世”

  《金城揽胜图》

  兰州位于黄河谷地,依山傍河筑城,自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省,兰州成为省会,几经拓城后,城郭周长扩充到18里123步,内城6里200步,开城门13座。

  明清以来,兰州城的街道不长,较狭窄,长不过四五百米,宽则四五米。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旧城改造到今天,路宽且长,两侧高楼商厦林立,但是明清街道格局、肌理大体存在,这是因为它是在明清街道的框架上拓宽延长而成的。

  让我们跨越古今,搜寻明清以来兰州城街巷的格局,抚摸它的肌理,理清它与当今街巷的传承关系,寻觅每条街道在历史背后隐藏的烟火气息。

  两横两纵的四条街道

  兰州内城以明肃王府即清陕甘总督衙署(今省人民政府)为中心,形成“两横两纵”的主干道骨架,“一横”为内城北面的东西向大街,自西向东各有名称:镇远门、西大街、鼓楼、侯府宅、西栅子、辕门、东栅子、东大街、来煦门,即今张掖路。两侧为木塔巷、西城巷、北门街、马坊门街、官升巷(今大众巷)、隍庙巷、鼓楼南(今陇西路)、万寿宫街(今通渭路)、道升巷、箭道巷、黄家园、山字石、贡元巷、东城壕、会馆巷、北城壕。

细话兰州名桥“身世”

  陕甘总督署北城墙上的拂云楼,上有碧血碑

  “二横”自西向东为百子楼街、州门什子、县门街、府门街、部门街、学院街,即今武都路西段。两侧为西城巷、绣河沿、马坊门街、鼓楼南、仓门巷、道升巷、绸铺街、南大街、黄家园、兰园、曹家巷、贡元巷、东城壕。

  “一纵”从北朝南为水北门、北门街、马坊门,即今永昌路北段。两侧木塔巷、下水巷、上水巷、西大街、百子楼街、县门街、绣河沿、道门街(今金塔巷)。

  “二纵”从北朝南为陕甘总督署、辕门、绸铺街、南大街、皋兰门。两侧为金石巷、黄家园、部门街、学院街、道门街、文庙巷(兰州府文庙,今兰州二中)。

  城池布局科学

  受黄河谷地东西长、南北窄地形的影响,兰州内城约略呈正方形,内城向外朝西、南、东三面辐射,呈不规则的带状布置外城(郭城),因有黄河天堑,兰州城无北郭,这是中国城池的建筑史上的异数,显示古人因地制宜的智慧。

细话兰州名桥“身世”

  东稍门(位于现兰州市庆阳路)

  兰州人称“郭城”为“关”,把关门称为“稍门”。西关自东到西为镇远门、西关街、西稍门,即今临夏路。南关街道呈“┑”曲尺形:自西朝东为安定门、南关正街、南关十字,即今庆阳路南关十字以西段;自北朝南为皋兰门、福禄街、孝友街、南稍门,即今老酒泉路。东关自西朝东为南关十字、上东关、下东关、东稍门,即今庆阳路南关十字以东段。新关自西朝东为来煦门、新关正街、广武门,即今秦安路。

  由于沿皋兰山、龙尾山北麓缓坡展筑兰州城,开掘多条排水沟,雨水绝大部分排入黄河,只有个别低洼地带有积水,因此兰州很少受洪涝灾害之苦。而护城河则由溥惠渠引阿干河水注入,排水及军事防御均充分顺势而行,一劳永逸。兰州话称“护城河”为“城壕”,东城壕、西城壕、北城壕皆为护城河遗址,现已变为高楼大厦。

  中央广场的前身——辕门

  晚清以来,最红火热闹之处就是总督署前面的辕门,它是由一圈鹿角寨围成的广场,把总督衙门包围起来,以策安全,竖立4根栅高大旗杆,三角旗上有总督的官衔。

  出衙门就是月牙池,上架石拱桥,人称月牙桥。过桥朝南为一条甬道,其尽头在中央广场与酒泉路衔接处,有一照壁,上绘《戒贪图》,一头似麒麟又似狮子的“贪兽”,张开血盆大嘴,意欲吞食一轮圆月,隐喻“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用以警诫官员戒贪廉政。辕门广场东西两侧俗称朝房,出售成衣和文武官员的官服、顶戴花翎、朝珠、扳指、鼻烟壶等。入民国改为估衣铺,出售旧衣物和寿衣、寿鞋。紧挨甬道两侧,摆设各色地摊,有铜器铁货、旧衣杂货、布匹、古董什物。甬道上摆满小吃摊,有牛肉面、肥肠面、酿皮子、油炒粉、水晶包子、生煎包子、糖油糕、油茶、高老三酱肉、灰豆子、热冬果、甜醅子、醪糟、杏仁茶等。因此辕门成为兰州城里最有人气的大众市场,所以有“乡里人进城,离不了辕门,双腿一蹲,甜馍馍下葱”的谚语。

细话兰州名桥“身世”

  中央广场(旧称辕门)前的街道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珍贵文物首次集中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

下一篇唐代吐谷浑人的历史印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