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有呼有应】
光明日报记者 张云 赵秋丽 冯帆 张哲浩 李洁
春回大地暖,文化润民心。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主题书房、农家书屋不断涌现,成为人们学习“充电”的好去处;截至2021年底,57万余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万多个乡镇(街道)文化站,把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基层文化建设的话题受到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如何为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与期盼?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今年的提案关注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五大振兴’中,文化振兴是精神基础,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委员说。
代村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在蝶变成为亿元村的过程中,公共文化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王传喜委员拿出手机,一边展示相册中的照片,一边介绍说:“我们把贯穿村南北的运粮河打造成‘乡村会客厅’,两岸建了长达5000米的健身步道,还融入了兰园书坊、仁贤广场等文化元素。你看,这是‘印象代村’乡村振兴文艺演出,乡亲们看得津津有味。2013年我们还创办村报,记录村里的大事小情。”
2022年9月11日,参加“送戏下乡 文化惠民”活动的演员,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乡胥仓村为村民表演越剧。陈海伟摄/光明图片
“文化振兴还能带动旅游。”王传喜委员介绍,聚焦“农文旅”深度融合,代村建立了4A级景区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每年吸引100多万名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对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永兰代表来说,基层文化建设一直是她工作和履职的重要内容。
“随着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大家的文化需求也随之提高。”王永兰代表说,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村里不断完善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举办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让村民乐享“文化大餐”;充分挖掘百年土司文化,通过土司花楼修缮等方式更好地留住乡愁、发展旅游。
“独树村距离县城30多公里,属于中高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仍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今后我们要在补短板上下功夫,将文化园地向村民小组、向群众家门口延伸,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王永兰代表说。
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基础美育不可或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代表带来了关于加强乡村基础美育工作的建议。
2016年,在一次少儿美术作品巡展中,宋亚平代表在陕西安康接触到了留守儿童。“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到了他们对父母关怀、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促使我开始思考能够为他们做什么。”此后,她在当地建立了艺术帮扶基地,线上线下举办多场专题展览、公益讲座、培训辅导,还带领孩子们走出大山、走进城市,开阔视野。
经过广泛调研,宋亚平代表提出,要从完善乡村美育基础设施、吸引优秀师资、加强交流学习等方面,为乡村基础美育注入更多“源头活水”。开展差异化乡村美育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艺术修养。
从业三十余年,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部长戴茵代表一直在思考如何丰富乡村精神文化供给,推进全民阅读。
“集团每年向湖南全省近12000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100余万册。近三年开展送书下乡活动502场次,捐赠图书47.27万册。”据戴茵代表走访观察,技能技术类图书最受村民欢迎。此外,老年人喜欢年画年历,孩子们最爱绘本读物。
在湖南省2022年“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作品征集活动中,一篇作文让戴茵代表印象深刻。“这个孩子写道,以前他只有教材可读,自从有了农家书屋,才发现阅读的天地如此广阔。”戴茵代表介绍,集团还组织了“岳麓书会”“湘书书香”“读书自有答案”“摩登阅读现场”等系列读书活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出版业大有可为。”戴茵代表说。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1日 11版)
上一篇: 如何把“文化家园”建得更好
下一篇: 第三届西藏网络影像节优秀作品集锦(一)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