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又是一年端午至,岁逢此时,包粽子、熏艾草、挂菖蒲、赛龙舟……人们以不同方式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打下文明的烙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千百年来,端午食粽的文化在中国生生不息,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大、覆盖面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如今,食粽文化也逐渐传播到国外,而且根据当地的风土,演变出各式各样的粽子。

  秘鲁“胡安尼”,食材来自亚马孙雨林

  在南美洲秘鲁的亚马孙地区,也流行吃“粽子”。当地人把这种美食叫作“胡安尼”。胡安尼不论是从外形、食材,还是做法上,都与中国的粽子如“孪生姐妹”。

养生粽

  同我国的粽子一样,胡安尼的主要食材也是糯米。不过胡安尼更接近我国南方的肉粽,亚马孙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糯米中加入腌制好的鸡肉或其他肉块。胡安尼最精华的部分当数亚马孙地区独有的可可那调料。这种调料起源于亚马孙雨林中的原始部落,是用新鲜椰肉、香菜叶,和当地一种名为茶拉皮他的辣椒混制而成。除了可可那,芭蕉叶在制作胡安尼时同样必不可少,这种叶子在亚马孙雨林随处可见。

  当所有食材和佐料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开始制作胡安尼了。先在芭蕉叶上铺一层糯米,放上腌制好的鸡肉,配以些许豌豆或胡萝卜丁,再加入可可那调料,之后需要再铺上一层糯米,最后将芭蕉叶包裹起来,用绳子系紧,这样就可以下锅了。蒸煮30分钟至1小时,直至糯米熟透,取出后稍微冷却一下,就可以打开芭蕉叶食用了。

  同粽子一样,胡安尼的口感也很新鲜软糯,还带有芭蕉叶淡淡的清香。由于加入了可可那等亚马孙当地香料,胡安尼的糯米里蕴含着浓郁的椰香。连同略带辛辣的口感,让食客的呼吸从里到外都散发出亚马孙雨林的热带气息。

  胡安尼的诞生和秘鲁亚马孙地区土著部族的历史息息相关。据说,胡安尼这个名字来源于当地一个传说。曾经有一位叫胡安的年轻男子,他是亚马孙地区首领的儿子。为了向神灵祈求好收成和繁荣,他创造了这道菜肴,并将其分享给部落的其他成员。

  不仅他的祈求得到了上天的应验,整个部落也通过这道美食的分享变得更加有凝聚力。从此这道美食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亚马孙地区的特色美食。

  泰国:“芭掌”咸,“吉掌”甜

  在泰国,当地华人华侨将端午节的习俗保留至今,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过“芭掌节”。泰语发音的“芭掌”类似潮州话的“肉粽”,是由广东潮汕地区、海南等地移民泰国的华侨带过来的叫法。在“芭掌节”这一天,最具代表性的庆祝活动就是祭拜祖先和吃粽子。源于中国潮汕地区的端午食俗,与泰国风味发生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泰式粽子“芭掌”和“吉掌”。

  类似于国内粽子的“南咸北甜”,泰国的粽子也有小巧玲珑扎成串的碱水甜粽“吉掌”,和个头大、用料丰富的“芭掌”。 甜粽“吉掌”源于潮汕地区的栀粽,本身呈棕黄色,没有其他馅料。因为碱水粽“吉掌”本身近乎没有味道,泰国人会蘸白糖食用。制作“吉掌”的碱水独具泰国特色:将榴莲的皮烧成灰烬再泡水,形成天然食用碱。将糯米泡入碱水中数十小时,包入粽叶后再用沸水煮近4小时,让“吉掌”中的糯米不再有颗粒感,变得晶莹剔透,口感细腻且弹性十足。 相比于“吉掌”,记者在曼谷唐人街粽子摊位上看到更多的是大个头的“芭掌”。“芭掌”有咸有甜,用料丰富。咸口肉粽“芭掌”更为常见,馅料主要有咸蛋黄、板栗仁、香菇、猪肉、虾仁、芋头等,类似国内南方的肉粽。在粽子摊位上,摊主拿出一块牌子向记者介绍“芭掌”的馅料,配文是泰语“最美味的芭掌”。在制作过程中,“芭掌”的糯米会配上煮熟的花生以及泰国辣椒等泰式香料一起翻炒,让粽子更加入味。 

  除了在端午节吃“芭掌”和“吉掌”,泰国人日常生活中也有外形类似粽子的甜品。芭蕉叶包裹着糯米、呈长条状的甜品,是泰国人早餐中搭配咖啡的不二之选。馅料中的糯米加入了泰式甜点的标志性椰奶,以及香蕉、榴莲等果蔬。经过烘烤,芭蕉叶的香沁入其中,糯米的口感层次更加丰富。

  港澳流行养生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为古典意蕴找到当代表达(艺海观澜)

下一篇【奋斗者笔记】少年担当立天地,薪火相传永不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