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年关将近,深圳市场上各类黄金书蜂拥上市,争相促销,一时间黄金书市场金光闪闪。本报记者深入市场,访问数位专业人士,为这一奇特的出版现象寻找存在的理由
  黄金+书=文化含金量?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如今这句话有了最直接而表现的实物说明,《孙子兵法》、《清明上河图》、《周易》等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许多被制成了“黄金书”在市面上销售。时逢岁末,有关“黄金书”的广告信息也骤然密集起来,搅热了年底出版市场的气氛。黄金作书,所衍生出来的话题决不局限于“书”本身。究竟“黄金书”是书还是非书?作用是人类知识的工具还是某些特殊场合的敲门砖?谁是“黄金书”的目标消费人群?“黄金书”的价值又如何衡量?这些都是“黄金书”现象给我们带来的难以简单作答的问题。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希望能够以一种多元化的视角来看待这种“黄金书”现象。
  支持者观点:黄金与书本结合是1+1>2
  在一个经营“黄金书”的专柜前,记者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向售货员咨询黄金版《清明上河图》的销售行情。据了解,这幅耗金105克的《清明上河图》的售价将近2万元,如此天价的“黄金书”居然还特别好卖,原先定给深圳的60套已经全部售罄,现在还不断有顾客通过电话预订。记者粗略估算一下,按市场上每克黄金的价格来推算,105克足金的价值不过是1万多一点,刨除按“黄金书”广告上所说的“制作精美”、“最新科技”等工艺加工的费用不算,每部“黄金书”的售价依然比黄金本身的价值高出了近乎一倍。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黄金加工业早就走出了“暴利”行业的范围,唯有“黄金书”能够获取将近百分之百的利润,业内人士认为这其中有合理的因素:“因为黄金书除了黄金本身的价值之外,还富有文化方面的内涵。而文化对黄金书产生的附加值是很难用数字衡量的。既然现在连一款设计新颖的珠宝首饰都能够订出比成本高出2倍的价格出售,那么一部有文化内涵的‘黄金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我认为也属正常。”一位专业的珠宝杂志编辑这样说道。
  在“黄金书”的销售专柜面前,虽然往来的客人络绎不绝,但是其中不少人是抱着猎奇的心理前来开开眼界的,有几个大男孩模样的客人在打听到“黄金书”的售价以后转身就走,连样品都没看上一眼就离开了。不过也有一位生意人打扮的顾客非常爽快,当场就拍板买下了一套《清明上河图》。记者问他愿意花如此高价购买“黄金书”的理由是什么?他回答说自己向来喜爱“黄金书”,几年前就曾买过一套黄金版的《周易》,没事的时候翻着看看赏心悦目,增长知识,也是一种收藏投资。在他快要离开的时候,他还忍不住问售货小姐现在市场上黄金版《周易》的价位涨了没有?有专家认为,近几个月来金价一路上涨,使得不少投资人士的眼光转向黄金市场,于是“黄金书”也以黄金工艺品的名义搭上了这条行情看涨的顺风船。但是“黄金书”如果专门作为一项文化投资,还是要提醒收藏者们注意“价”与“市”之间的差距。
  反对者观点:“黄金书”不是出版业的正道
  当记者跟读书人圈子里的一些朋友谈论起“黄金书”的时候,大家都无一例外地表示自己对阅读“黄金书”没有兴趣,书本的价值在于它的思想、知识与文字,材质是否贵重无关紧要。有人甚至非常激进地认为“黄金书”的价值根本就不在于“书本”而是在于“黄金”,“黄金书”的目标读者本来就不是“读书人”而是某些有特殊需要的人士。黄金书选择在临近春节的时候推出上市,出版商的意图很值得推敲。“以前不也有在中秋节推出黄金月饼吗?和现在春节前推出黄金书也是同一码事。”一位姓吴的博士生这样说道。
  花城出版社的社长肖建国也对当下“黄金书”的出版风气日盛表达了不满,他说:“我个人不仅仅是对黄金书不满,还对所有以贵重豪华为卖点的书都不太赞成。书主要是供人阅读的,是传播知识和思维的工具。黄金书则脱离了书本身的意义。以前也曾经有些商家和我们出版社有过类似的合作意向,都被我谢绝了,因为我觉得这些都不是出版人应该走的正道。而且对于出版社而言,做黄金书可能会有丰厚的利润回报,但也存在相当高的风险。”至于“黄金书”的主要消费人群,肖社长推测不太可能是读书人,“读书人一是对黄金书没有多大兴趣,二来也消费不起;我想购买黄金书的人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种确实是自己喜欢,收藏保值用的;二就是纯粹买来送礼的。逢年过节是送礼的最好时机,送书又是一件雅事,且不管这书是用什么材质做的。这样送礼的人名正言顺,收礼的人也心安理得。”
  上世纪中国的天价图书之一,《传世藏书》的策划人兼编辑张新奇先生则是明确地表示自己绝不会操作“黄金书”,而且他相信任何一个有理想的出版人都不会选择以“黄金书”作为出版的题材。记者对他提出一个问题:“现在的黄金书在出版《孙子兵法》,《传世藏书》里也收集了《孙子兵法》,这两部《孙子兵法》的区别在哪里?”他说:“这两者的意义完全不一样。《传世藏书》是在整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在做一件在文化上有建树的事情。我们把中国的古典书籍加上标点,把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些是读书人必做的功课,我们请来了三千专家历时十多年才得以完成这一项工作。而且这些典籍不仅有收藏价值,还有实用价值。现在市面上卖的黄金书我也看到过,以专业的眼光来看,这些黄金书连校对的工作都没做好,豪华的‘金’字里面出现了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的地方也不少,内容粗制滥造。市场上炒作这些只重卖相、价格虚高的书籍,其实反映的是出版行业内的一股不正之风,正是因为这些书籍败坏了读书人的胃口,使得读书人不爱书了,我们的图书市场才越来越困难。”
  说到“黄金书”的收藏价值,张新奇非常不以为然:“收藏黄金书实在是没什么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黄金书的文化价值不高,内容只有公共性,没有独特的个性;二是以现在完备的印刷技术,黄金书的可复制性太强;三是黄金是受国家管制的贵重金属,出版商也要按市场统一的金价来购金,为了营利,黄金书的售价不得不比黄金本身的价值高出一大截,这对有心投资的人来说,还不如买金条合算。所以我敢断言,购买黄金书做收藏的人是少之又少,出版商家真正瞄准的市场还是在送礼那一块儿。”
  “既然黄金书的销售暗合了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有没有什么出版法规对黄金书的出版做出了限制呢?”记者问。
  张回答说:“黄金书本身只是一件商品,无论什么样的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购买它,其罪都不在黄金书本身。所以出版黄金书作为一项商业行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黄金书和我们现在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随着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走向正规化,黄金书的生意也做不长了。”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上一篇“金书”并非黄金做成

下一篇日研造工业钻石 硬度是天然钻石的两倍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