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此外,通过不断创新,除了常见的棉麻面料,他们还把丝绸、毛绒、羊绒纳入植物染色的范畴,用不同的技法和“面料再造”的工艺,做出新的面料和肌理效果。
保护传统需要观念转变
在著名的茶乡普洱,黄琳在那柯里古镇上开着一家植物染工作室。
从成都来到云南,她利用北回归线以南丰富多彩的植物,揉入南北各派以及云南各民族的传统技艺,将织物染出了千般色彩。
“从新石器时代起,先民们就掌握了用植物汁液与矿物原料染色的技艺。虽然难以大批量生产,但是采用传统古法进行植物染色,对人体与环境几乎无害。有研究显示,天然植物染料及其纺织品还具有抗菌等性能,这样的技艺应该发扬光大。”黄琳说。
在记者采访中,几位从业者都表示,当下,人们都追求高效率,传统技艺因其“手作”特性,难以跟上时代节奏,因此亟待保护。
为此,黄琳、张翰敏等人走进学校、企业、文化场所,免费开办儿童科普知识培训、举办手工体验活动,让大众用手触摸、用心感受,参与设计文具、玩具、茶席等文创产品,认识自然色彩之美,更好地参与绿色循环生活。凭借不停地创新与奋斗,他们有了“回头客”和线上定制用户。
“认识传统植物染、让其回归到应有的地位,需要政策引导和资金、技术上的扶持,但更重要的是人们观念的转变。”云南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高翔认为,传统植物染技艺真正的“复活”,应该是让人们把传统植物染“作品”穿在身上、用在手中。(来源: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传统雕版印刷今天还有何意义?
下一篇: 石影雕:花岗岩上“绣”芳华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