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比如,云南省图书馆此次发布资源包括云南方志,如省志、山水志、专志;地方文献如《纪古滇说集》《滇小记》等。中山大学图书馆发布的资源收录了不少清末民初以来出土与镌刻的碑碣、墓志,以及大量江浙、广东地方石刻,其中记载的很多内容较少为学者所著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表示,古籍保护的目的在于传承和利用,古籍数字资源的在线发布与共建共享,在有效解决古籍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古籍传播,为中外学者研究古籍提供便利,对揭示和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逐步完善、迭代升级,持续探索开放共享

  截至目前,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已经到了第七次,全国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达13万部(件),其中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2万部(件),先后联合39家单位发布古籍资源2.8万部(件)。

  王红蕾说,“中华古籍资源库”已成为全国古籍资源类型和品种最多、体量最大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杨海峥感叹,陆续推出的13万部(件)古籍数字资源,免去了往返奔波各家图书馆的时间。“‘中华古籍资源库’助力学术的繁荣和进步,尤其是年轻学者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古籍资源库的利用,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可喜成果。”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丽娟说。

  “不仅数字资源越来越丰富,‘中华古籍资源库’在技术上还不断升级调整。例如,每册古籍可以整本下拉阅览,无需翻页等待,网站的流畅性和稳定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同浏览器的兼容性问题也得以解决。”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宋上上说。

  去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古籍数字化”,强调“积极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加强古籍数据流通和协同管理,实现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支持古籍数字化重点单位做强做优,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管理和开放共享。”

  浙江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黄晨谈道,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可以更好地呈现资源的利用价值,接下来,期待进一步打通资源和发布平台,提供一站式检索,将资源聚合起来。

  熊远明说,以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各古籍存藏机构将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新途径,持续开放共享古籍资源,借助全国智慧图书馆建设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深入挖掘古籍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播能力,共同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郑海鸥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2023年天象剧场“节目单”来了

下一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第三批故宫博物院文物【组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