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8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正式发布。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据统计,《永乐大典》存世总数不及原书4%,分散于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中国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永乐大典》224册,占存世一半以上。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承担的《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项目,第一辑收录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四十册、七十五卷的内容,除呈现《永乐大典》高清图像、整体风貌及相关知识外,还尝试对部分内容做了知识标引示范,为后续《永乐大典》的知识体系化、利用智能化进行探索。

  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表示,该数据库的建成,不仅能够使《永乐大典》纸质文献得以减少损耗,更能通过数字化平台向公众发布,让《永乐大典》这一宝贵文献走入寻常百姓家。

  同日发布上线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研发,包含了已批准公布的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还收录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中包含的书影图像、说明文字内容,如装帧形式、开本尺寸、版框尺寸、版式、牌记、批校题跋、钤印等。该项目综合应用了现有数字人文的多项技术,将珍贵古籍名录书目数据重构为知识库,以数字手段实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功能。

  在8日的发布会现场,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透露,目前,中国已累计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达13万部(件),其中“中华古籍资源库”累计发布超过10万部(件)。今天发布的“《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让又一批优质古籍数字资源实现了开放共享。他指出,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优势,以古籍资源的数字化、文本化、知识图谱化建设为突破口,继续深入挖掘古籍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大古籍内容的揭示程度。(来源:中新社 记者 应妮 高凯)




上一篇章太炎嫡孙谈捐赠祖父遗物:不能靠文物赚钱 研究更具价值

下一篇徜徉典册之间 探寻中华文脉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