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近日,以江苏省地质学会顾问、南京地质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季强为首席科学家的国际古人类研究团队在期刊《The Innovation》以封面文章报道了中国东北哈尔滨市发现的中更新世(第四纪冰川更新世中间时期,距今约100万至10万年)古人类头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正式将该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人属的一个新人种:龙人(Homo longi sp. nov。),为探究智人起源以及人类演化提供了新的确凿的证据。

  该头骨化石是如何发现的呢?季强告诉《科技周刊》记者,2017年,他在广西桂林瓦窑奇石市场与一位农民攀谈时得知,他家有一件珍藏了数十年的头骨化石。在多次协商之后,这位农民于2018年将这件古人类头骨化石捐赠给了河北地质大学,并作为固定资产收藏于该校的地球科学博物馆。

  捐赠者透露,这背后还藏着一段曲折的故事。在1933年修建哈尔滨市松花江上桥梁(即现在的东江桥)时,这件古人类头骨化石被一位劳工偶然发现,并交给了捐赠者的爷爷。认识到这块化石重要性的老人家,为了不让日本侵略者发现,将化石藏于家中的水井里。时隔数十年后,仿佛冥冥中自有安排,机缘巧合之下这块宝贵的头骨化石得以再次重见天日,并成为人类演化研究的新证据。

   

  “龙人体现出原始性状与进步性状的镶嵌特征。”季强在介绍头骨化石特征时说。从面容上看,龙人的眉脊长而粗壮,眼睛大而深邃,额头比较低矮,没有明显的球状隆起,这些都是龙人的原始性特征。而其进步性状体现在与智人的接近性上。龙人具有一些智人的特征,如:扁平的面颊骨、较浅的犬齿窝、小而短的脸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件古人类头骨的脑容量达到1420毫升,完全属于智人的脑容量范围。

  研究人员推测,该头骨来自于一个男性个体,年龄为40—50岁,生活在森林覆盖的冲积平原环境中,隶属于一个小规模社区。而从大小上看,这块头骨化石比我国以往发现的要大得多。考虑到龙人生存在哈尔滨地区,研究人员认为体型高大、肌肉发达的龙人可能已经适应了较为寒冷的自然环境,可以依靠自身力量与不利环境作斗争。

  而关于龙人头骨化石的产出地点与层位一直是一个研究难点。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地球化学分析,包括稀土元素浓度分析,锶同位素分析,非破坏性X射线荧光分析,以及铀系法测年等。研究发现,该头骨与哈尔滨市东江桥附近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具有相似的元素分布和稀土元素分布,因此这块头骨的搬运距离并不远,很有可能出自中更新世的上荒山组地层。“我们现在非常确信,这件头骨化石距今至少14.6万年,小于30.9万年”,季强表示。

  那么,龙人又与智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研究团队利用演化生物学中的系统分析法,通过罗列龙人头骨600多个特征,然后与近100件头骨、下颌标本进行比较,利用超算系统进行了3万亿次的计算,建立起一个系统关系树。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龙人与中国其他地区发现的一些古人类化石组成一个生活于东亚地区的第三演化支系,与智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人们普遍认为尼安德特人是人类最近的亲属,然而我们的发现表明,龙人比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亲缘关系还要密切。”季强说。

  基于建立的系统演化关系树,研究团队在检验了18个生物地理模型后认为,结果并不支持单向的“走出非洲”模型,而多方向的“穿梭扩散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人类演化过程,也就是说古人类在非洲、亚洲和欧洲之间形成多方向的扩散,由此可以更好地解释非洲、亚洲和欧洲之间人属成员的复杂系统关系。而具有多样性古地理环境的亚洲成为了更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沃土,因此更多的是接收来自于非洲和欧洲的人类扩散,成为“人汇”之地。

  谈及这次研究的发现,“既是惊喜,也是挑战”,季强表示。目前对于龙人头骨化石的研究才是第一阶段,未来针对头骨颅内结构、软骨组织等还需要开展进一步工作。“龙人的发现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也期待着未来在中国境内可以发现龙人与智人的共同祖先。”




上一篇简化汉字,历史的积淀与选择

下一篇神曲“洗脑”源于“耳虫”效应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