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上万尊造像尽入50米长卷 他在纸上“复刻”大足石刻

▲陈鹏程在作画

  50米长的画卷,光是匆匆掠过,从头看到尾,就要花费10多分钟,看得更为细致的话,半小时也欣赏不完,这是创作者陈鹏程用了5年多时间来创作的作品。千手观音、卧佛……上万尊造像,或坐或站,或卧或笑,神态逼真,无一雷同,浓郁而鲜活。随着画卷徐徐展开,观众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欣赏到石窟艺术。

  “大足石刻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是世界文化遗产。我的这幅50米长卷就是以宝顶山石窟为创作蓝本,将宝顶山大佛湾所有造像全部画了进去。”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陈鹏程说,他想通过自己的创作,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11岁靠画画赚到“巨款”

  陈鹏程今年55岁,家住大足龙水。留着一头长发的他,看起来就像搞艺术的。

  “可不敢说自己是艺术家,一半是自学,一半是拜师学艺来的。”他告诉记者,自己出身农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以前条件不好,没有绘画的工具,他就用瓦片或者锅底灰来进行作画。8岁的时候,自己画了一幅父亲的肖像,因为神态逼真,在村里一举成名。

  在他11岁的时候,就有人登门找他作画了。“我记得是画菩萨,每一幅要画1米多长,画了一个寒假,一共画了24张。”陈鹏程说,那次作画让自己患上了冻疮,直到现在,每年冬天还会复发。不过,也让自己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巨款,“一共185元的劳动报酬,相当于父母卖两头大肥猪的价钱呢。”

  第一次靠作画赚到了不菲的报酬,也坚定了他继续作画的决心。

  随着自己年岁渐长,陈鹏程觉得,自己虽然有爱好和天赋,但在理论和技法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于是开始了拜师学艺之路。

  陈鹏程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前前后后拜过3位老师。老师们给他的帮助都很大,他现在会的国画、油画、剪纸以及对绘画的审美等,都来自老师们。其中,有一位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袁辉老师。“我记得,那是我19岁的时候,刚好成家,日子艰苦得很。为了学画画,我专门请他来我家里住了一个月,白天我们各自去干活做事,晚上,我就向他讨教学习。”谈及以往的学艺过程,陈鹏程现在还饶有兴致,“那个时候每天晚上6点吃饭,一直要吃到深夜,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袁辉老师滔滔不绝,教我国画的理论和技法,这也是我国画的启蒙。”

  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年轻时,为了养家,陈鹏程做过许多事。但他说,即便是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形之下,自己也没放弃过画画。有时,甚至用赚到的钱来贴补画画。

  陈鹏程所在的大足,有享誉全世界的大足石刻,他听着“上朝峨眉,下朝宝顶”的民谚长大。小时候只会看石窟造像的精美,长大了,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对宝顶山密集的石窟造像十分尊崇,所以,他一直想着用自己的创作,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到石窟艺术的精美和震撼。

  此前,他曾创作过10米长的《大足石刻十米画卷》,这幅作品已被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为了对宝顶山的石窟造像有更深刻的认识,创作前,他多次去写生。为了看另一个视觉的石窟,他还去到对面山上,天雨路滑,拉着桑树枝的他,从高处跌落,差点遇到生命危险。“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些都是创作路上的小插曲。”谈起这些,他云淡风轻。另一幅作品《长江三峡图卷》,则被重庆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

  2016年初,他决定再次挑战自我,以宝顶山大佛湾为蓝本,进行50米长卷的创作。

  “之前创作的《大足石刻宝顶山画卷》,是宝顶山大佛湾的外景。这一次,我想更为详细地把这些石窟造像呈现出来。”陈鹏程进一步解释称,随着年龄增大,自己的画技越来越成熟,阅历也越来越丰富。而子女也长大成人,不用他操心,更有精力和时间来进行创作。

  为了以画养画,平时,他会接一些手绘、画画方面的业务,赚取一定的报酬。除了家庭开销,就把剩下来的钱用到创作长卷上。




上一篇是什么让顾颉刚与费孝通纠葛一甲子?

下一篇这部“茅奖”巨著将搬上荧屏,你期待吗?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