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从传统服饰的复兴看文化自信的增强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周易》的《贲卦·彖传》有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文化”一词的最早来源,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中产生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并将在这种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形成了广义上的文化概念;文化是可以传承下去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艺术、教育、科学等都属于广义上的文化,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举止与交流等。传统服饰既是物质文化的一种,又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服饰与人的关系极其紧密,在衣食住行中排列首位,它承载着历史发展的悠悠岁月,见证着古老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一个民族璀璨文明的见证之一。

  《左传·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书经》:“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可见“华夏”二字,以服饰华彩为“华”,我国作为礼仪之邦,传统的服饰可以展现出一个国家所有的礼制与气度,反映出一个民族经济、文化、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自原始社会至商周,华夏民族的服饰基本定型,代代相传,一直以右衽、深衣、大袖、博袍等为典型代表,展现出连续的历史传承性;同时因为地域广博、历史悠久等原因,传统服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极强的融合性,无论是胡服骑射还是旗袍马褂都有所吸纳,这种服饰的变迁体现出了物质文化的演进与传统服饰文化的丰富多样。传统服饰的主要伦理美学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特色,体现出当时人们的审美面貌、宗教信仰、伦理习俗、礼制观念及气质风度等。我国的传统服饰最主要的特色便是“上衣下裳”,《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为天,坤为地,衣为天,裳为地,古人将服饰与自然相结合,赋予了它深奥玄妙的寓意。因天玄地黄,故帝王之服亦取其色,先民依此来表现对世界秩序的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大都追求气韵,呈现出传统道家与禅宗的美学观念,以平面裁剪为主,用规矩、对称、平稳的结构将人自身的体态消融,使人体与服饰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传达出含蓄、婉转、飘逸又抒情的美学特征,使服装上的“象外之韵”有了更多的传达,这些都和国人所喜爱与追随的性格品质暗自相合。

  自文艺复兴开始,思想解放运动在意大利萌芽,逐步发展到西欧各国,影响了西方的文学与艺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在种种以自我为中心观念的影响下,西方的服饰走上了“解放人性”的立体裁剪道路。为了更好地凸显人体之美,剪裁多以弧线为主,依据人体的走势设计裁剪,强调曲线美与立体感,推动了服饰设计的不断发展。和西方服饰相比,中国的传统服饰更强调共构的整体之美,西方服饰则根据人体的起伏贴合人体,强调空间感,追求外在形式。受西方服饰美学结构的影响,传统的服饰美学结构与传统服饰文化一度缄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当时的国情有关。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引发了国人的认同危机,西方的文化也不断地冲击着传统文化,部分国人开始艳羡西方,文化不自信现象逐渐增多。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慢慢地,日子越过越好;尤其是近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国力的增强也意味着影响力的加大,曾经丢失的民族自豪感也在慢慢回归。

  传统服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它的复兴有利于文化自信的建立与增强。现今人们的经济实力已然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自信提供了前期保障,人们在衣食无忧、生活条件变好的情况下逐步衍生出对品质的要求,对美的渴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唤起人们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向往,这些追求促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化影视作品和博物馆展览的出现,这些影视剧和展览往往精益求精、制作精良、博人耳目,能很好地带动观众,让观众以点到面地了解到背后的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深入学习后不仅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产生了对传统手工艺的喜爱,在形成一套对传统文化的知识结构后,更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自此增强了文化自信。譬如《延禧攻略》的服饰之美,便点燃了众多观者的心,在惊叹之余,不禁想要了解到更多关于传统服饰的知识,也引来了一波传统服饰Cosplay的热潮;又如《清平乐》中演员的服饰,几乎“神还原”了当时的服饰,为我们勾勒出宋朝雅致内敛的韵味,而《知否》《大明风华》等影视作品对于传统服饰皆有不俗的呈现。除了影视作品外,诸多关于传统服饰的展览也同步开展着。如山东博物馆推出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便很好地展示出明代服饰的样貌,呈现出明代服饰对于传承与发展的自我表达,通过对传统服饰的挖掘和展示,向观者传递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气派风度。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也完整地呈现出千年以来中华服饰的演变和发展,展出文物百余件套,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中华民族的古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在观展的人员中,有不少身着传统服饰的年轻人,他们的出现表现出对传统服饰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这也是文化自信增强的表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胤禛耕织图》里的古代农业智慧

下一篇朱耷、傅抱石等江西明清至近现代65位书画家佳作展出【组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