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2019年5月20日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交响乐作品展演《飞雨晴空》北京现代音乐节交响音乐会。本场音乐会由指挥家胡咏言先生携浙江交响乐团精彩呈现。北京现代音乐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音乐作品的发展与推广,为青年作曲家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指挥 胡咏言
本场音乐会为本届展演的第2场音乐会,指挥家胡咏言执棒浙江交响乐团,演奏了作曲家王阿毛《飞雨晴空》为交响乐队而作(2018)、作曲家金卓晟《蜃景》为交响乐队而作(2019)、周湘林《炎黄颂·源》为交响乐队而作(2018)、田蕾蕾《实现》为交响乐队而作(2000)、张士超《洪荒》为交响乐队而作,作品16号(2010)、于阳《金聲玉振》为交响乐队而作(2019)等六位当代优秀的作曲家精彩的现代音乐作品,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
作曲家王阿毛
开场的第一首作品是青年作曲家王阿毛的交响序曲《飞雨晴空》。这首交响序曲由打击乐开头,开篇就将乐曲的紧张气氛铺开,弦乐的大量颤音使得这种气氛进一步加深。其中非常突出也十分有特色的是钢琴的运用,钢琴的旋律穿透乐队而出,与乐队紧张的音乐气氛不同,钢琴的音色带来了一种生机和明亮感,在快速流畅的旋律中显露出一种独特的精致。此曲的音高素材取自广东民歌《落水天》,作品的基调建立在动力性的音乐形态上。作品以五个部分:闷雷回响、迷雾茫茫、春雨纷飞、暴风骤雨和飞雨晴空组成,在全曲的最后音乐由整个乐队推入最高点,之后流水般倾泄的旋律如同雨后的彩虹令人印象深刻。
本场的第二首作品《蜃景——为交响乐队而作》是青年作曲家金卓晟2019年全新力作。作品展现了作者的一场奇幻梦之旅,乐曲加入了许多特殊的打击乐器使其呈现出一种幻像的色彩。作者本人对这部作品有这样的阐述“在梦里我走进了一个雾中的温室,我想要找到那里的植物,却什么也看不见。我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迷失在温室中,但我知道那些我看不见的植物正在某处等待着我。”从音乐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梦幻感,在复杂交错的织体中,听众被浓郁的紧张气息包裹如同陷入迷雾,而首席小提时不时的旋律性独奏如同那颗若隐若现的植物在不远处等待着每一位听众。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还采用了一些新奇的音乐表演方法,比如让小提琴演奏家们吹小提琴的音箱使其发出独特的气流声等,整首作品的确如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一般。
作曲家周湘林
上半场的最后一首作品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周湘林的作品《炎黄颂·源》。作品以音乐阐释了对中华文明“源”的追问,开头以马林巴、钢琴、竖琴、钟等乐器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空灵的仙境感,尤其当竖琴和木管乐器出现的时候仿若仙境中的星点。全曲规模由小渐大,当打击乐与低音弦乐组形成对话时仿佛天地被无限扩展,当这种对话延展到整个乐队,音乐的旋律线变得柔情。作者在其中用打击乐加入了许多中国戏曲音乐的元素,使得中国文化的色彩更加浓郁。以一串音树的余音结尾似乎又将听众拉回全曲开篇的那场仙境之中,“深思生命之源,混沌天地之间”。
旅法作曲家田蕾蕾
下半场第一首作品是旅法作曲家田蕾蕾为交响乐队而作的《实现》(《Sâdhana》)。这首作品创作于2000年,表达了对终极现实及理想的憧憬与实现。作品以一种循环结构构成,无论是总体结构还是基本的音乐素材,以音乐给听众构成一个环状的圈,但在其中可以感受到心境的变化,由一种巨大的焦虑转向一种内心的平静,而钢琴加上打击乐与人声的呢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寺院或者宗教给人带来的平静感。
下半场第二首作品是青年作曲家张士超的《洪荒》,其灵感来源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第一乐章为慢板:原始的大地,铜管的长乐句展现出一种天地的宏大广阔,音乐中充满了秩序感,仿佛置身于无垠而恒存的大地之中;第二乐章快板:奔流的图腾,这一部分作者创作了一个略带可爱和魔幻色彩的旋律,从弦乐转到管乐再转到竖琴,令人耳目一新。同音的快速反复增加了作品的流动感,也与作品题目中的“奔流”相呼应。
作曲家于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心怀当代,细嗅紫薇——北京当代乐团专场音乐会圆满举办
下一篇: 2019北京现代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国家大剧院圆满举办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