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但是否能触及这灵魂,可遇不可求。首先题材上“稀缺宝贵”,中年剧论兴奋度比不上青春剧的颜值与热血,厚重连绵度又抗不过家庭情节剧,所以一直在类型剧中也是数量不多,不温不火,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仍是几十年前的《苦恼人的笑》《人到中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和《没事偷着乐》。
同时,就创作而言,拿捏好分寸,掌握好火候,既写出中年挣扎,也有开心释怀,在怀旧与展望中看到现实,避免出现“中年夹生饭”,并不容易,就像中年发展之路,并无太多规律可循。影视界曾经很崇尚“高概念”,即希望用一句特色来总结剧情,否则难以区分其他作品,但中年剧普遍“难概括”“难定位”,故事多样,亚类型多。近年来,黄磊领衔的“中年题材剧”就有《小别离》《小欢喜》《小敏家》等,几乎都是热播剧。这个系列虽然中年感十足——题材清晰、情感微妙、家庭纠结,各种中年忧欢,但也暴露出《张卫国》中同样选角的“半生不熟”,尤其体现在黄磊缺少变化,自我投射的中年父亲的角色上。
其他热播剧如《不惑之旅》《人到四十》《我是余欢水》《我的前半生》等,都各有成败的经验教训可借鉴:《不惑之旅》中虽然表演在线,但剧本变形夸张充满“文艺腔”,非要搞成《简爱》的中国版;《人到四十》王志文领衔的卡司惟妙惟肖地将各角色的病态中年展现出来,借着精神病院的笑声反讽了社会;《我是余欢水》则诙谐荒诞,从一个loser身上看到光芒,比一般中年剧的苦恼更进了一步;而《我的前半生》通过两对家庭把事业爱情、婚姻劈腿杂糅在一起,笑意少了点,碎梦王子灰姑娘。
苦恼要切实,笑对须诚意。这应是中年题材剧万千变化中的不变圭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这类剧都要努力刻画中年男女在事业、家庭、个人、子女、情感上的“夹缝状态”和“再奋进”的激昂可能,保持一种“苦中作乐”的态度:或像《苦恼人的笑》中用“人们要诚实地生活,诚实地工作”来反抗特殊历史时期社会上那些魑魅魍魉们的狂妄之笑,或如《人到中年》自嘲式地感叹“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来消解中年大夫“工作担子重,生活担子也很重”的困境;要么直接就“没事偷着乐”,冯巩标志性的天津口音和咧嘴大笑,让观众从头到尾都乐呵呵,看完之后回味却莫名悲伤,中年惆怅,这是“苦中作乐”的另一种变调;要不就像京剧团失业之后的张卫国,“煮熟的鸭子,就剩下嘴硬”,不得不还给坑自己的师兄林宏年做专职司机,一身如房产中介式廉价西服,却笑呵呵感叹“祖上也富过”“现在人人都有车,就我没车;当年是我一人有车,别人没车”。
《张卫国》有个小细节值得玩味,梅婷扮演的师姐赵燕刚从中医诊疗出来,虽开着大奔,却私下里跟卫国说,“前两年父母去世,今年年头爱人也去世了,我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亲人也没了”。被问起是不是总闷闷不乐,赵燕自嘲道,“生活,哪有一帆风顺的。”黄磊马上讪笑回应,“咱这岁数,还不着急感叹生活”。这就是中年无奈之下的特有智慧和生活哲学。
苦恼而笑但又夹生难熟,剧中的“张卫国们”有追求也有怅然,但这何尝又不是中年题材剧普遍的一种状态:求之而不得。这也反映出此类中国电视剧,乃至影视行业在类型、选题、角色和演绎上的某种中年困惑。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现实题材网络剧爆款频现
下一篇: 农村剧应体现时代气息和乡土温度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