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如果说类型杂糅、符号创新是作品外在之新,那么近来主流影视青春书写的内在之新则落脚在不断回应和思考“青年与时代”的重要命题上。青春不等同于甜宠、伤痛,主流影视的青年书写将青春成长与时代命题有机结合,在个体表达与价值引领之间达到平衡,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呼应了时代及社会变迁,让青春叙事汇聚主流价值元素,启发当下青年观众,彰显了作品积极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力量。

  正是基于对意义的追问,衡量影视作品中青年书写成色的重要标尺是作品的价值内涵与精神高度。每一代青年都身处特定的青春赛道,但每一代青年解答时代之问时都会面对相同的命题。《白毛女》《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英雄儿女》等之所以堪称红色经典,正在于它们对信仰、理想、个体与集体关系问题的回答永不过时。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了,但对奉献牺牲、艰苦奋斗的讴歌仍是影视创作一以贯之的永恒主题。比如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人物原型,以真实的驻村日记为素材,将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再现了黄文秀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历程,令无数大学生观众为之泪目,唱响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回望历史,观照现实,优秀主流影视作品留下的是一代代青年为国家民族奉献牺牲、奋力奔跑的身影。

  正是基于对意义的追问,主流影视剧中的青年形象,无论身处战火年代还是生活在和平岁月,与他们对应的都是信仰、热血、爱国、责任、奉献、勇敢、执着等积极正面的关键词。跨越时空的青年对话,激情化的个体询唤与主流话语的巧妙缝合,为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开辟了新路径。在中国梦的统摄之下,青年无疑是这场历史接力赛中最积极、最富生机、最应当有所作为的力量。无论是抒写普通家庭悲欢离合的《平凡的世界》《人世间》,还是反映改革先行者求索的《大江大河》,抑或是展现乡村建设新图景的《幸福到万家》,都可以看到青年人面对现实挫折与压力时的观念转变、理想坚守、不懈奋斗,个体成长无不与时代变革、国家命运相连。他们的创新胆识、创业精神为当代青年提供了人生坐标:如何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获取堪当时代新人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勉励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优秀主流影视作品对青年群体的新书写,既表达了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也获得大众认可和市场成功。影视创作在价值观、艺术性与商业化三个维度上的融合,不啻为艺术创新与文化自信的成功实践。在跨时代的青春对话中书写青春、与当代青年产生情感链接与共鸣,助力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为今后的影视创作指明了方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应当着力表现中国青年把目光投向全人类、全世界,心中有光、肩上有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跑好手中接力棒的精彩故事。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第六届老舍戏剧节开启

下一篇第二季度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出炉 共12部作品入选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