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以人物为中心”是近年来新主流影视作品的重要创作经验。《革命者》成功还原了李大钊这一人物身上饱满的情感状态和精神世界,鲜明的人物特点让革命先烈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个体,也为观众提供了深入感知人物的契机。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李大钊并非是一个道德圣人,他的恐惧和痛苦在影片中同样得到了展现,这离不开张颂文对于李大钊这一人物的表演塑造,尤其是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把握和细腻呈现。其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场戏当属“三·一八”游行的段落。面对军警对天鸣枪的恐吓,李大钊向游行队伍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演讲:面对枪口,当然害怕,但正是因为害怕,国已不国。他带领年轻人迎着枪口前行,而军警最终对游行的群众鸣枪,造成惨案。被枪托打晕的李大钊获救,但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眼前逝去,李大钊痛苦而无奈地一遍遍呼喊,“我们没有枪,我们没有枪”。张颂文将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表现得淋漓极致,革命进程中的血泪教训也不再是教科书中的白纸黑字。

  在引发观众的共情的基础上,《革命者》以人物为核心、通过完整的情感链条,展示出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领导者的历史必然性。从李大钊与庆子等小人物之间的诚挚友谊,到他努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工人群体和阿晨这样的小报童发声,再到不惧牺牲带领青年群体和工人阶级反抗暴政和压迫——正是这样一条贯穿影片始终的人物情感线索,塑造出李大钊这个活生生的革命者的形象,也成功讲述了中国革命的生动故事。

  来源:文汇报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大决战》讲透了“人民的选择”

下一篇《叛逆者》:大写逐光而行的成长心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