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艺术杂谈】传承经典 赓续文脉

  ——“敦煌画派”的探索之路

传承经典 赓续文脉——“敦煌画派”的探索之路

  初唐 第二十五窟 常沙娜

  田卫戈

  敦煌石窟艺术包括壁画、彩塑、建筑等传统遗存,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构成了独特的文化资源。20世纪初,藏经洞的发现引发了蜚声中外的显学——“敦煌学”的诞生,敦煌石窟由此引起了艺术界的关注,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画家来到敦煌,莫高窟成为艺术圣地,古老的石窟艺术生发出新的历史起点。

  众多艺术家先后赴敦煌考察、临摹并开展保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作品和大量临摹作品,探寻出敦煌艺术传承与创新之路,形成了产生艺术流派的良好基础。

  常书鸿以一生奉献弘扬敦煌石窟艺术,他在20世纪80年代首提“敦煌画派”:“……期待不久的将来,新型中国画会诞生。那或许是敦煌画派的复活。届时,我40余年来一直期待敦煌画派产生的梦想便成为现实,我就心满意足。”

  形成新的、以敦煌为中心的美术流派,是一代先贤的愿望。“敦煌画派”的基础是石窟壁画、彩塑、装饰纹样等悠久的美术传统,古代未曾留下姓名的人们的石窟营造,在中国文化演进中形成了特征鲜明、传承有序的艺术体系。从敦煌产生新的美术风格,实际上就是对应传统背景和历史史实,也对应着艺术发展和文化创造,从“本土西行”至今的百余年中国美术家的追寻与实践。

  无论“画派”这一概念是否能完全概括以敦煌为中心的当代美术创新,但至今“敦煌画派”还是唯一以“敦煌”命名的美术流派。常书鸿早年提出的“敦煌画派”,重点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创新风潮。因此,“敦煌画派”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画风、一种美术的表现,更是一种以敦煌为精神象征的文化标杆。“敦煌画派”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现象和敦煌文化在当代的不断延伸。

  “敦煌画派”从传统出发,揭示地缘文化、民族生活、文明互鉴、开放交流等人文品格,展示“一带一路”的具体形象和文化内涵,反映中国美术的独立精神和艺术语言,以博通中外的文化视野,以坚定明确的文化方向,以汲取传统的文化力量,力求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成为传统与当代相结合的新突破。重塑“敦煌画派”的理念,再次提示我们回归传统渊源、回归艺术先贤理想的目标指向。

  “敦煌画派”是一个特殊的“画派”,似乎并没有其他画派那样明确的流行题材和单纯方式,更没有像历史上其他画派那样风靡一时。“敦煌画派”是一个跨越时间、超越地域、逾越画种的“画派”,是一个有起点、无终点,有群体、少门派,有风貌、去套路,有传承、不保守这样一个包容、开放、宏大的画派。

  “敦煌画派”的形成涉及到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古代工匠创造的辉煌成果;二是当代艺术家传承的探索成就。“敦煌画派”是继承传统的创造,敦煌石窟资源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兼容、创新、结合现实的特点。“敦煌画派”是传统在当代的“复活”,但不是照搬和拷贝。当代艺术家运用各种材料、工具、技法开展临摹和创作,他们以丝绸之路、敦煌为主题,充分运用石窟元素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浓郁特点的绘画及相关媒介的作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形式语言,“敦煌画派”正是传统文化在当代视觉表达中的新探索。

  从文化背景看,“敦煌画派”对应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探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方式和路径,民族艺术审美理想得到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美育和创作获得了新成果,民族文化自信心得到了大力提升。

  从社会建设看,“敦煌画派”弘扬了以常书鸿、段文杰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人所体现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激励着更多的青年艺术工作者,推动敦煌艺术传承创新事业的再发展。

  从学术探索看,“敦煌画派”通过对石窟艺术源流的追寻,体现出古代文化的当代价值,从而梳理出中国美术独立的主张和观念。继承、挖掘、研究、创新中国美术文化,彰显本土文脉,实现当代画派的中国重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临夏州档案馆关于征集书法、绘画、摄影作品的公告

下一篇中国美术馆秦理斌学术邀请展兰州汇报展明日举办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