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珠宝首饰历史文化 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近日,有报章报道,华林玉器“天光墟”为配合整治,已暂别玉器街。更有报道指,“天光墟”活动是从今年6月起停止的,至今已有四个月。报道一出,不少念旧的广州老友都表示可惜。那么,到底华林寺“天光墟”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所谓“天光墟”就是每天清晨或半夜开始摆摊、天光即完结的特殊墟市。一般来说,以摆旧家具、器皿、故衣等二手廉价货物及古董、玉器、字画、古籍、盆栽等为主。华林寺前的天光墟就专买卖玉器,另外,从前较有名的天光墟,还有位于今天的中山七路的“烂马路天光墟”。说起这里的历史,它是广州最早的天光墟。而就翡翠加工而言,它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玉器墟,时代远早于北京、上海、天津的玉器墟。如今这一带繁盛的玉器店铺一条街,也是基于天光墟买卖玉器的传统,才慢慢发展起来的。
  在明、清两代,广州水陆交通日益发达,商业活动频繁,玉石雕刻业亦逐渐繁荣起来。清初废除匠籍管理制度后,广东各地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经营。原来,明代沿袭了元代的匠籍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工匠被编入籍后,他们世代承袭,不能脱籍,而且不许分户而居。直到清代的顺治年间,匠籍制度才被宣布废除。工匠们恢复了更多应有的人身自由,来到贸易发达的广州,令民间玉器生产经营蓬勃发展。早在康熙年间,广州贩卖绸缎、珍珠、翡翠、药材等的几个行业的客商在北京前门外王皮胡同三号购置仙城会馆,并刻碑纪念,碑文记载“既而裹珠贝者,玻璃、翡翠、珊瑚诸珍错者”这就证明,广州玉器墟商人当时已在北京进贡翡翠了。
  在清代道光年间,玉器行业成立了行会组织,制定了严格的行规和学师制度,由此可见当时广州玉器市场的成熟和规范化程度,在中华大地上可谓是行业的标杆。大约在同治年间,华林寺这一带的玉器街逐渐形成,这条街后来得名“玉器坊”。20世纪的30年代,广州玉器行业进入鼎盛时期,当时的大新路、文德路、长寿路、文昌路、带河路一带都集中了不少玉器行当。
  说至此有段古仔,相传慈禧太后手上戴的玉镯也是来自广州的玉器墟的。根据清末大太监李莲英的侄子、参与慈禧珠宝秘密殓葬的李成武所著《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太后死后随葬品中有很多价值连城的翡翠,其中有两对翡翠手镯和一个翡翠荷叶,特别能满足主人对翡翠的喜好。有人推测这几件玉器,应该购自广州。不过由于慈禧的陵墓为孙殿英及其人马所盗,如今我们只能从照片和油画中一睹这些宝物的风采。
  直到1988年,华林玉器街建成,玉器坊从前易名。这条新玉器街南起广州市商业步行街下九路的西来正街,北至长寿西路的新胜街,玉器买卖有了固定店铺。不久,这里就成为了省内乃至全国有名的玉器珠宝销售集散地之一。然而,虽然有了铺头,古时候的天光墟习俗仍然在这里延续着,到了今年才被终止。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以史为鉴!探究中国人喜欢玉石的原因!

    下一篇:缅甸琥珀溯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