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珠宝首饰历史文化 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弥勒,全译为梅达丽(maitreya),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西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世,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常。按印度的习俗,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相师惊异地说:“此儿具足轮王相,长大必然要当转轮圣王”。这话很快传到国王耳里,满朝文武惶恐异常,怕国内要发生政变,急欲觅得此子,加以杀害。其父预感大祸临头,即将其匿藏于母舅家中。及长,舅氏虑其祸终不能免,即令其见佛闻法,从佛出家。
  弥勒由于从小生活在经济富裕的族氏家中,出家后,依然交游族姓,喜爱穿着。如国王将一件金缕袈裟供佛,佛将它赐给诸比丘,大家看到这般华丽的袈裟,谁都不敢要,唯独弥勒受之,并天天穿在身上,到处乞食,引起了一些比丘(佛教指和尚)议论,他听了根本不放在心上。弥勒在《楞严经》里说:“忆我往昔,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名利,好游族姓。”《法华经序品》文殊说他“心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说明他这一习性的养成,并非始于今日,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由来已久.
  弥勒学佛历史,比释迦牟尼资格要老得多。但他因喜好交游,爱吃穿,而重视慧学。勇猛精进,不如释迦,结果后来居上了。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里,释迦回忆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觉”。“我以十事致最正觉:一者所有无所爱惜,二者妻妇,三者儿子,四者头目,五者手足,六者国土,七者珍宝财物,八者髓脑,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我以此十疾得佛道”。
  弥勒出家后,不与小乘比丘为伍,也不与他们生活或修学。而与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大菩萨同事,所以在大乘法会上,弥勒都占有重要的席位。如《华严经》弥勒故现楼阁,而令善财入于法界。《般若护国》为波斯匿王酬量希相,法华会上,而与文殊共任流通。《解深密经》释迦以瑜伽了义之教,传与弥勒,九百年后,畅弘于世。
  释迦牟尼在他的众多弟子中,对弥勒总是另眼看待的。他选择弥勒作接班人,予以授记,次当作佛。这件事引起一些比丘的非议。如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里面,优波离问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说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释迦牟尼回答优波离说:“十二年后,弥勒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大婆罗门家,本所生处,结跏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显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天,其身舍利,如铸金像,不动不摇。身圆光中,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密,字义炳然。时诸天人,寻即为起众宝妙塔,供养舍利。时兜率天,七宝台内,摩尼殿上,狮子床坐,忽然化生,于莲花上,结跏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长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不停地转大法轮,度诸天子”。
  在优波离等人的眼中,弥勒是一个“不修禅定,不断烦恼”,“未尽诸漏”的一介凡夫。释迦选这样的一个人接班,记□作佛,是难以想得通的。说明二乘人的偏见,对一乘佛道是不能望其项背。弥勒精神体现菩萨在艰苦条件下,行菩萨道,著重利他。于利他中实现自利,完成佛国依正庄严。
  中国人是最喜欢弥勒佛的,为什么呢?弥勒佛很中国化,完全是中国人的形象。释迦牟尼等都是印度人的模样,没有那么亲和。弥勒佛的大肚和笑脸都是中国式的,另外,弥勒佛的宽容精神、博爱情怀对一般人来说,也更为朴素实在,无论是追求去弥勒净土,还是等待弥勒降世救苦救难,反正弥勒的怀抱都是温暖的。中国人对弥勒佛的信仰分上生信仰和下世信仰,上生信仰相信人死后可以往生弥勒净土,下世信仰相信弥勒一定会降身人间,普度众生。在这种信仰中,弥勒非常像基督教中的基督。
  据说,弥勒佛的原型是五代梁时明州(今浙江宁波)的游方僧人名叫契此,号长汀子;在江浙一带化缘,出入市镇乡村。契此经常肩上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身材矮胖,面容慈祥、笑容可鞠大腹便便,传说能预知晴雨又被称为布袋和尚。契此和尚乞食为生、餐风卧雪。后梁末年,契此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前,示寂前曾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于是后人认为他是弥勒转世,为他建塔供养。此后,江浙一带就逐步流行一种按“布袋和尚”形象塑成的袒腹大肚、喜笑颜开的弥勒佛像,并将他安置于天王殿中,令人一进山门就有皆大欢喜的感觉,深受世人喜爱,以后“大肚弥勒”的这一布置就成了寺庙的定制。人们见此像,往往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
  契此有一偈:“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可见,契此是一个非常超脱的人,追求腾腾自在、闲闲无为,不迷执,这种生活态度对中国人很有吸引力。契此还有宽容和博爱的精神,他有偈云:“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他强调要大度能容,不要执着于人间的是非爱憎,要在超越是非爱憎、和仇敌和平共处之中悟道成佛。应当说,这是非常高明的见解,类似基督的“爱仇敌”说。
  “大肚弥勒佛”造型的配饰在现代玉配中极为常见,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表达了人们企盼辟邪,护身的美好愿望。
  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高贵的,是需要仰视才能见的,中国人崇拜佛像,把偶像当神。买一尊佛像回家,不能说“买”,而要说“请”;这请来的佛像自然不能随便摆放,而要把它供奉在家里最尊贵的位置上,一般要放在正厅的中央;不仅位置要摆好,还要每日供奉,焚香敬拜是少不了的。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青金石的前尘往事

    下一篇:黄玉的传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