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珠宝首饰历史文化 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对中国玉文化的特征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它的久远性。通过总结,我们知道兴隆洼的玉器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玉器,而且是世界迄今最早的玉文化。这里指的并不是器,这个时候有一个概念,有人说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这种玉器出现了,在辽宁的小孤山遗址里,我们也发现了和石一样形状的、玉的这种尖状器,但是那个时候和石器一样没有本质的区别。真正的玉文化的起源,我个人的浅见,和装饰品的出现有很大的关系。成对的像环、玦,这样的才是玉器起源阶段,这也是有说服力的和有代表性的一些器类,玉文化还是从装饰玉器起源的。有的人说欧洲的更早,我觉得那叫器,和石头没什么区别。人们还没有发现玉器本身的另外一个概念。这就是久远性。
    第二个是普遍性。在中国大江南北、主要的河流都有中国玉文化的传承。在东亚地区有着很广阔的分布圈。单独惟一例外的就是日本。日本在神龙时期有翡翠,在北海道有翡翠的大珠。我们国家没有翡翠,我们翡翠进来的很晚,清代早期。但是日本神龙时期就有翡翠,中国没有,东北也没有。但是同时又有玉文化的因素,它的玉文化恐怕是受到了大陆玉文化的影响,它的玉文化到某个时代以后就没有了,但还有个别保存了某种玉的习俗。但是在中国确实是非常普遍。像台湾这样一个小岛也有玉文化,它的发展非常有特色;卑南文化里面玦饰是最多的,种类最多的。但有一个问题比较怪,就是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新疆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概念很不清楚,这个方面玉文化发展是一个很大的空白。吴钰华博士曾经挖了一处流水墓地,里面出了一块和田玉,其它什么也没有,尽管它的玉矿资源很丰富,但也和它的民族性有关系。但总的来说很普遍,包括长江、珠江、东北辽河,都有玉文化的分布。
    第三个是连续性。一直到现在,有过高峰和低潮,但它始终连续下来,未曾中断。
    第四个就是人文性。史前时期对玉赋有的一些观念,大家仔细梳理一下,我们知道“六瑞”和“六器”,在新石器时代全部产生了,这很了不起。而且龙凤也已经产生了。龙毫无疑问,就是出自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承认在新石器这个龙的起源阶段,可能有很多,不止是一个点。像李老师(李健民)说的,因为在陶寺文化有盘龙,陶盘上有龙;在石家河文化也有龙;凌家滩文化也有龙;良渚文化也有龙;像中原地区西石坡也有龙。但是为什么龙源自于辽河,它有明显的一脉相承的文化的传承关系。另外红山文化的玉猪龙也好,C龙也好,分布区域广泛,几十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发现地点多。像凌家滩就一个龙,很难说是中华玉文化起源。到后来影响广,影响到三代(指夏商周)的玉器,这个里面看的非常清楚。比如我们看殷墟妇好墓和凌家庄出土的团体的龙,这秉承了红山的龙,比如说到西周龙,都秉承了这样的风格。真正出现了S型蜷体的龙是在春秋,到战国基本定型,如战国的曾侯乙墓。后来就有变化了,变化很大。C龙也是,山东地区汉代的龙的造型和三星那拉几乎相近,所以说龙的起源地应该在辽河。
    凤的起源地是在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的凤。红山文化M4(出土的墓号)的时候,我个人的浅见,有一件玉凤,往往写论文也叫凤,后来多数学者认为还是天鹅类的东西,很难谈到凤。如果和凤进行比较的话,恐怕还要看殷墟妇好墓的凤,和妇好墓的凤一致的,只有石家河文化的凤了。
  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就是妇好墓里面有一些玉器像红山,但是很难讲哪些东西就是红山。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出妇好墓里哪些是红山的玉器。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是的。但是湖南出土的两件,造型是透雕的一个东西,明显具有龙山时代特征,但是凤的头部特征的基本造型几乎是一样的,长喙、尖喙,我个人认为这个可能性不太大,妇好墓的凤就是石家河的凤,这个很难讲。像湖南澧县出土的那件就是透雕的一种东西,但是它长喙的这种作风,几乎是一个风格。但是两种,一个是圆雕,一个是片状雕、透雕。但毕竟是这样的,石家河的凤还是蜷的,妇好墓的凤是展开了。还是有不一样,我觉得工艺上可能有秉承,但是很难讲,为什么这么说呢,甚至到了河北江家良地区的龙,即使那个龙一看就是红山边缘区的一种风格,不像红山中心区的。在凤的观念上,我认为凤是在长江中游,这个是没什么问题的。
    赤峰、辽西地区都以为是龙凤之乡,这两种观念在史前时期都已经产生了,但是从目前的证据来看,龙还是在辽河,凤在长江中游。几乎就是这样一个发展态势。这些东西如“六瑞”也好,“六器”也好,包括龙凤的观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大家在这些方面可以多做文章。希望在这些方面除了一些形态学的比较之后呢,文献学的研究也要提到日程上来。对玉礼的研究如果没有文献的支持,恐怕很难介入。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流传已久的碧玺故事

    下一篇:缅甸翡翠和中国玉石文化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