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珠宝首饰历史文化 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中华宝玉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其起源和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石至玉、再至宝的持续发展演变过程,经历了二万多年的萌芽、起源、形成、发展和繁荣的不同时期。由远古时代的祭祀鬼神、充当礼仪、美身、殓葬至中古时代的权贵、品德、财富的象征;以及实用、玩赏、陈设、艺术化的升华,呈现了从古到今、由少数权贵利用宝玉石至君子必佩玉,再至官民皆可利用宝玉石的发展历程,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人类文明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中华宝玉石文化之所以如此令世人瞩目,源于中国盛产宝玉石,被石誉为“玉石世界雕刻之乡”;源于中国人爱玉、崇玉,玉以温润被颂为“君子之德”;源于世人把宝玉石作为历代王朝财富的象征、权力标志、道德的楷模;源于中国玉雕工艺精湛,被为“东方艺术”;源于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宝玉石,在朝迁规定了一整套利用宝玉石的制度,作为官吏等级的标志。源于儒家十分崇尚玉,提出: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来美化和规范人的道德行为。在宗教上教化,在政治上权力化,在伦理上权力化,在伦理上道德化、人格化,从而根深蒂固地深入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领域的各个角落,融入神学、佛学、道学、儒学的各个方面。

    所谓宝玉石文化,狭义地说是指人类社会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开发利用自然界玉石而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能力和物质、精神产品的总和。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既具有继承性,也具有创造性。

    中华宝玉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起源最早而又一直延续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中华宝玉石文化按社会发展时期划分为萌芽时期、起源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五期。

    萌芽时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新人类阶段。公元前3-1万年。原始人以狩猎为生,主要是打制石工具,在打制石器的过程中,遇上美观的石头、玉,便拾之以玩赏。1933年在北京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穿孔砾石、石珠(原始首饰、项链)距今约19000年,它可能就是我们宝玉石文化的源头。1983年在岫岩县仙人洞遗址发现三件由岫玉制作的砍斫器,距今约12000年。其他还有山西朔县峙峪村文化遗址发现钻孔石墨装饰品和河南安阳小南海文化遗址发现带孔石饰。以上这些或许就是宝玉石文化的源头。

    起源时期

    新石器时代(玉器时代)。公元前10000-4100年。

    这个时期宝玉石文化为要特点是美身和神化,它起源于原始人对神灵崇拜、大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对原始宗教崇拜(巫师活动)。目前在全国约7000多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约20万件宝玉石器物。最早发现的玉器是内蒙古赤峰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一对白玉块,距今8200年。此期其特点以中国东部南、北二地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代表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有人又称之为中国宝玉石文化的摇篮。在中国东部,此期玉器多以片状圆方形为主,理论源于天圆地方之说。

    新石器时代出土这样多的宝玉石器物,其根源在于“质美”、“神物”。

    1、 神灵崇拜与宝玉石文化的起源
    由于宝玉石的质美、色润,原始氏族的人们,把它当作具有神灵的物质看待,视为天地之精华。《管子》云:“玉者,阴之阴也”;《墨子》云:“譬若良玉处而不出,有余精”;《荀子》云:玉“在山而草木润”;《庄子》云:“神之又神,而能精焉”;《越绝书》,风胡子说:“夫玉亦神物也”。
    古人认为利用这种具有神灵性质的宝玉石,雕刻成崇拜祭奉之物,佩戴可以增神力,驱灾避祸;祭祀以勾通天地神灵,这是宝玉石文化起源的根基。宝玉石业起源后,深受贵族阶级、上层人士所关注,因而得以迅速发展。良诸文化遗址壁、琮的发现,表明当时已用作祭祀天、地、神了。“牺牲玉帛”,在历史文献上有很多记载,说明当时祭祀活动已相当普遍了。

    2、 图腾崇拜与宝玉石文化的起源
    图腾崇拜,就是原始人尊奉某种自然物为神圣和崇拜之物,有的氏族以牛头、鹿角作为图腾;胃的氏族则以鸟、龙、凤作为图腾。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中发现有鸟形、鸟头形玉饰,表明东夷之区是一个以鸟为图腾的部落。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红山文化遗址中玉龙取C结构、可能由玦演变而成。其出现表明中华民族确实信奉过龙,并曾以友作为氏族的图腾。所谓“龙的传人”,恐即此之谓也。

    3、 原始宗教与福玉石文化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由于原始宗教巫教的出现和发展,赋予了宝玉石器物以新的文化内涵,同时作为神物受到社会普遍的重视,从而促进了宝玉石礼器的起源和发展。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所出现的“神徽”,可能是良渚人崇拜的对象。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突出表现以玉为祭,同时反映了玉卜宗教的形式,大汶口文化发现有龟卜、龙山文化发现有骨卜,凌家滩文化综合了两方面的文化,发现长方形的玉质龟壳,是不同文化在宗教形态的反映。
    古人认为既然玉为神物,定能沟通神灵,巫师选作法器,这些灵物或法器,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为礼仪活动中所使用的法宝性器物——礼器。
    玉既为神物,人死之后,以玉殓葬,定能使尸体不腐,因而葬玉之风盛行。
    玉既为神物,人吃了会长生不老,因而食玉之风盛行。
    玉既为神物,用来祭天、祭地效果定会很理想,古人又看到天是圆的,于是加工成璧来祭天,形成原始的祭器,发奴隶社会六器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发饰跳出动人的圆舞曲

    下一篇:中华宝玉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