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立秋日对农事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何为“收”?何为“丢”?东北民间给出超乎想象的解释,即五谷不熟或歉收,果实紧缩于穗或荚,收而不鼓,谓之收;五谷饱满,稍微一碰就可能溢穗或荚,此谓丢。

  立秋是一个农业收获的标志:“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对没进入收获期的作物,立秋后的农事也需注意,譬如:“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等等。立秋的天气状况在古时用来预测当年的收成规模。此时气温仍然很高,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要求迫切,充沛的降水将会带来丰收。

  饮食养生

  立秋在北方最大的习俗是“咬秋”和“贴秋膘(抢秋膘)”。“咬秋”的寓意是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凉爽咬住。北方大多数地方的立秋风俗是吃西瓜、甜瓜和香瓜。“贴秋膘”则是因为夏季炎热,人们的胃口不佳,饭食清淡,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多要减少。秋风一起,胃口大开,人人都想吃点好的增加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或以“乱炖”贴膘。

黄瓜 600.jpg

  吉林有一道老少咸宜的名菜,叫“一锅出”。立秋时,把园子里能采到的菜如土豆、豆角、南瓜、胡萝卜、圆葱等与排骨,包括玉米炖一起,锅上又贴一圈大饼子,外加烀茄子,色彩鲜艳、五味杂陈、营养丰富,是跨入秋天大门一顿丰收的菜。吃着“一锅出”,吃出了东北文化,粗犷豪放,包容大气。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另外,考虑到天气可能会依旧炎热,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

  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但是秋补可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

  秋天不是寥落,而是宁静、理性,便如人生,经受千锤百炼,更加成熟。夏秋季节交替,难免会心浮气躁,及时过滤掉抑郁的情绪,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大暑隆,万物茂育怀任

下一篇惊蛰:春雷始鸣,万物复苏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