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烧鸡
苹果
锅盔
文\郭三省
乡下人要到县里去,无论东南西北,统统叫上县;省市的人到县里去,不管上下左右,一律叫下县。于是,县城,也就成了不上不下、亦上亦下的地儿。
静宁地处312国道沿线,从市里去省城,得先经过静宁;从省城到市里去,也得先经过静宁。这里也成了来往客商绕不过去的一个地方。
这里没有江南水乡的青葱秀丽,也没有西北塞外的空旷宏廓。一进静宁,你就会被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包围。小县城里满街来去匆匆的人群,肩扛着生活的琐屑,却都是满脸的平安喜乐,没有多余的寒暄客气,对于长途奔波的人,最实在的还是吃喝。
静宁人的好客不是空话,一定会谦逊地让客人坐了上座。然后拧下烧鸡大腿递给你,那老汤里才捞出的烧鸡,扑鼻而来的是一股地道而真淳的浓香。你嘴上还在谦让,可肚子却咕咕两声出卖了你,于是顺势接住,大快朵颐。几大块肉下肚,你一定会发自内心地赞美静宁烧鸡的醇香,陪着你的静宁人便会顺着你的话头说,嘿嘿,对着呢!静宁的烧鸡确实比静宁的人名气大,不过,静宁的大饼,也是名不虚传!此时此刻,你正觉得烧鸡吃得有点油了,掰一块大饼,一股新麦的清香瞬间唤回了儿时的记忆。
这时,你才觉得,正餐还没有上,肚子就已经饱了。还有什么大鱼大肉果蔬野菜,还有什么杂粮小吃地方风味,只能留待下次。
就这样,静宁这个小县城,便成了你生命旅程中一个牵肠挂肚的存在!
当然,酒是必不可少的功课。不名贵,却是真米实曲的当地粮食酒,入口浓烈,如一道热流,能让你这个初来时有点矜持隔膜的人,与憨厚实在的静宁人称兄道弟亲密无间。握手告别后,如果是要回家,你一定还会顺便带了烧鸡大饼鸡胗凤爪,让家人共同分享和品尝这份来自静宁的特色美味人间烟火。
从他乡归来的游子,则没有太多的时间在县城逗留,会直接来到炊烟缭绕的老家。
村头的大槐树下,抽着旱烟的老父亲和乡亲们开心地聊着天,等着你回来。
母亲当然很忙,就是怕她太劳累,所以从来不敢太过提早告知自己回家的消息。走进大门头,熟悉的燕子窝还在那里。从家里飘出来的葱花浆水的香味,便勾起了胃里的馋虫——这就是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家里也没有太过丰盛的肉菜,一盘不粗不细的洋芋条,很对你的口味;一盘芽肥根白的苦苣菜,今早才从地里剜来;冒着腾腾热气的饭已经上桌,正是妈妈最拿手的疙瘩拌汤。正如陇上著名诗人赵宗理先生所吟咏的:“一盘苦苣兼春韭,浆水拌汤滋味长。”
环绕着村子的是片片相连的苹果园,春季花开胜雪,远望白茫茫一片,随风而来的是淡淡的幽香,苹果花太繁了,果农得疏花,也就是把多余的花掐掉。一天劳作下来,虽然辛苦,可全身都是袭人的花香,也能真正地感受到“弄花香满衣”的雅趣。
如果赶上苹果采摘的季节,你会在满园的苹果树上,细心地找到印有自己和亲人名字的苹果,当然还有许多祝福的吉语。那几颗苹果里,有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也有千山万水隔不断的期望和祝福,是游子走遍天涯海角时永远牵挂着你的纤纤情丝。
回家的时候,可能只拿着一个手提袋。离家的时候,几箱子苹果,几袋子洋芋,还有南瓜、葫子、白菜、西红柿,土坊子里现榨的小磨香油,家里自酿的食醋,家养的土鸡,装了又装,挤了又挤,还是装不下。那亲情、乡情,一个小小的后备厢怎么能够装得下呢!
如果说来到县城的感受像一篇散文,那么,来到静宁乡间的感受,更像一首儿歌。总有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故事,嵌在儿时掏鸟的树洞里,散落在放羊的山坡上,洒在村前的小河中,还有那风中沙沙作响的玉米地里……
故乡的真趣,有时恰好在这“青山郭外斜,绿树村边合”的所在,在石砌斜巷深处的僻静之地。还是早年间简易的门头,本色松木的大门,经过风吹雨打后的对联虽然褪去了红色,可浓墨书写的字迹依然清晰,铁勾银画,颜筋柳骨——是老师的笔墨,对联也是老师自撰的:上联是:“瓦舍纸窗听秋雨”,下联是:“旧炉砂罐煮春茶”,横批:“山村人家”。拨开伸到大门边上的杏树枝,杏花上的蜜蜂便嘤然飞起,门边的黄犬应景性地吠上两三声,算是向主人通报客至的消息。这时候,老师出来便问,你找谁?认出你后,便让进门喝茶。别惊讶,这里并不是隐居着一位世外高人,而是在新农村建设后,不愿意住进水泥楼房的老人,看守着祖传的老宅。这一代老人知道,自己大半生养成的传统生活习惯与新式楼房的全新生活方式之间隔着整整一个时代。于是,便借口要睡土炕,要喝罐罐茶,自得其乐地享受起留守祖宅的自在,也顺便圆一下历代文人归园田居的旧梦。院子里的葡萄架边,放着一个老式的火盆,升起一股淡淡的蓝烟,苹果木在燃烧中哔剥作响,院子里弥散着苹果木特有的清香。火盆边上煨着炖茶的砂罐,煮沸的茶汤又浓又酽,呷上一口,苦得令你皱眉咋舌,可一杯下肚,顿觉满口生津,回味无穷。这就是静宁民间流行的罐罐茶。这时,你自然而然地想起赵宗理先生的《静宁竹枝词》:“红杏绽开墙外花,鸡鸣狗吠两三家。山中客至无他物,火燎烟熏罐罐茶。”
静宁自古为文华之地,有着非常深厚的耕读传统。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陇上名产——静宁篇
下一篇: 古诗词里的春天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