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补天》不仅是作者对当代人认知和观念上的修正,也体现在对具体文化现象和传统理论上的修正。如作者对八卦列象、天人关系,上古的时间、空间、历法、文字以及神话考证等都进行了重释与修正,重新打捞并梳理了那些淹没在民间与古籍当中的知识。此外,作者参照孔子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的讲学模式,与书中的众人漫游在西部大地之上,仰望星空,俯察大地,查阅古籍,深入民间,用古人知行合一的求知方法传道解惑,这种互动式的体验与游学,在推动文本叙事节奏的同时,也体现了文化散文独特的审美趣味。在书中作者进一步指出,这些看似深奥隐秘的天道“它都在古人的典籍里,在我们的日常习惯里,也在民间术士们的学术中。它需要我们放下现在这些高高在上的知识,到大自然到乡下,去观察万物的生长与衰落,去看星空的变迁,去向民间学习。”正是这种深入民间、体察万物的求知精神,才使得一个个深奥的理论“活”了起来,并用日常的经验去解释、去求证,进而实现对传统知识体系的修正。

  著名历史学者雷颐认为“知识分子”是指“那些不仅有专业知识而且更有独立精神、强烈社会关怀和批判精神的文化人或知识人。”按此标准来看,徐兆寿算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在当下的学术体系中,独辟蹊径,打破学科壁垒,一头扎进传统文化的深水之中,在浩如烟海的古籍和历史中与天地对话,与科学辩争,用一位知识分子的热情和执着,打捞并重释依附在这片古老大地之上的传统文化,用他“开悟式”的叙事风格,在提升文化自信,书写文明新叙事的同时,为古老的中华文化正名。这是需要勇气的。

  (《补天:雍州正传》,徐兆寿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探秘悬泉置:大汉朝的“官方招待所”见证了怎样的丝路繁华?

下一篇在瓜州解锁“玄奘之路”的古与今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