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戈壁沙漠向四面八方平展延伸,混沌苍莽,一丝丝尽头也没有。深秋时节,怀着“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崇敬向往,沿黑河顺流而下,寻找草原丝绸之路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并行互通地域内的历史遗迹,我走进了戈壁深处的额济纳旗。

  古典文献里的弱水,如今的黑河早已多年没有延伸到这片干渴的土地,连最耐旱的红柳、胡杨也无法在这里播撒一星半点的情意。戈壁沙海腹地,唯有一座仿佛诡异而死寂般的孤城,这就是传说中的黑水城。

  黑水城,蒙语称之为哈日浩特,始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时期,因置于黑水河畔而得名。据清代《重修肃州新志》记载:“肃军探哨至其地,见城廓、宫室,有庙,大堂上盖琉璃绿瓦,壁泥鹿毛粉墙,梁乃布裹沙木,围七尺许,有记称至正元年,知其为元朝故城。明代无人居此。”足以想象,这座遭到荒废的古城,在清乾隆年间,其遗存之规模依然宏伟,建筑依旧精美。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理环境变化和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形势演变,不断有一些新的道路被开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变化,从而导致一些城堡的崛起兴盛,或废弃衰落。位于“北走岭北、西抵新疆、南通河西、东往银川”交通要冲的黑水城,也是如此。

  公元1372年正月,也就是洪武五年,在中原大地刚刚立足的明王朝统治者朱元璋,决意恢复汉唐雄风,拓疆扩土,向龟缩漠北、河西的北元势力发起一次毁灭性的进攻。此次行动,以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中路,由雁门关主攻北元老巢——和林。曹国公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出东路,从居庸关经应昌靠近和林,在中路军与元军决战时出其不意发动侧翼攻击,一举切断元军后路,并合力歼灭北元主力。宋国公冯胜为征西将军,出击甘肃,主要任务是迷惑和牵制“西道诸王”。三路大军各率5万兵马,东西遥相呼应。这一战略部署,主攻、辅攻、佯攻皆有,堪称一个完美的军事计划。

  出征的时刻到了,朝廷上下“一扫胡尘,永清漠北”喧嚣之声不绝于耳,全歼北元势力成为砧板之肉、盘中之餐似乎已成定局。但是,在三位将领中,并非朱元璋嫡系的冯胜情绪是最低落的。因为他自认军事能力并不差,却只承担了配角,荡平北元最后一战好像与自己也没有多大关系了。但最终的结局,不仅震惊整个朝野,甚至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此次北征,中、东两路损失惨重,并没有达成肃清北元的战略意图。而事先最不为人看好的西路军,却创造了奇迹,这一奇迹的缔造者,正是冯胜的先锋官傅友德。西路军前进的方向是兰州,到达兰州以后,冯胜从战术上做出了一个虚实奇正的决定,分兵!从五月到十月短短五个月时间,急先锋傅友德从最初亲领五千人马到统率全军,如入无人之境,纵横西北,下西凉(今甘肃武威),破永昌,取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降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逐别笃山口(今蒙古国宾都山),终至瓜沙二州(今瓜州敦煌),所向披靡,竟无人可挡,以七战七胜的战绩让元军痛苦不堪,整日在恐惧中生活。至此,冯胜下河西,甘肃皆平。

  公元1372年6月,明军终于在截断黑水河流,围城一个月有余的一天深夜,攻入了黑水城,他们见人就杀,见房屋就烧。城里浓烟滚滚,到处都是死尸。年轻妇女躲避不及的,统统被捉住横遭蹂躏。大批官吏百姓被俘虏或杀死,残肢断骸塞道填河。守城的将军在一帮亲兵的拼死护卫下杀出一条血路,从西门侥幸逃脱。那一夜漠风彻夜呼啸,天地间暗淡无光,一派混沌。逃亡者前路渺茫,留下的人如离群的孤雁。把守黑水城的元军和平民百姓遭遇了灭顶之灾。

  从柽树林经过,进入黑水城遗址,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劫后余物枕藉累累,满眼都是残砖坏瓦破陶碎瓷,仿佛诉说着那场百年不遇的肆意浩劫。这是一段黑乎乎烧掉大半的横梁,一条残体横陈留有多半的檩子。残墙东一截西一段,沙砾掩埋,孤独而立。残存的两座佛塔外表早已斑驳陆离,一处墙皮外层已经脱落了下来,露出佛塔里层包着的青砖。

  黑河静静地绕城而过,蚯蚓般匍匐在大漠荒野的胸膛腋窝,只有细小的波浪在拍抚着无力的岸。不远处,风挟裹着沙尘,悄悄漫过元人赖以生存的连绵数里的屯田耕地、垄沟渠道,不禁让人从心底里泛生出许多惆怅和无言。在自然生存法则和历史时空演绎双重毁灭下,黑水城沦落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陇原印记】探寻陇原大地上的长城

下一篇行走在三角城遗址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