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临夏—探源中华文明的高地

临夏—探源中华文明的高地

  马家窑类型尖底瓶

临夏—探源中华文明的高地

  半山类型巫字纹彩陶罐

临夏—探源中华文明的高地

  林家遗址出土碳化粟

临夏—探源中华文明的高地

  马厂类型乌龟罐

临夏—探源中华文明的高地

  马厂类型五流口彩陶壶

临夏—探源中华文明的高地

  彩陶王

临夏—探源中华文明的高地

  中华第一刀

临夏—探源中华文明的高地

  马家窑类型彩陶盆

临夏—探源中华文明的高地

  石岭下类型彩陶瓶

临夏—探源中华文明的高地

  马厂类型异形罐

  ●史有勇 木木

  “临夏是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发源地,它的地位非常重要……”

  “彩陶和玉器都是文物中的精品,使临夏州博物馆在整个层次上可以进入国内最好的行列!”

  “史前文化临夏论坛为以后研究、宣传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提升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研究工作的整体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临夏处在丝绸之路文化带上一个重要节点,这里史前文化的研究工作肯定会对丝绸之路文化带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助力!”

  “临夏州深入挖掘史前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阐释临夏地区在史前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力度,广泛动员征集化石、彩陶、玉器、铜器等藏品和革命文物,充实了馆藏数量,种类也更为齐全。”

  ……

  芳菲五月,临夏大地的牡丹渐次盛开,芳香四溢,在国色天香中,5月9日,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圆满闭幕,这场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的史前文化学术盛会,是一次保护史前文化遗产的生动实践,也是一节讲好史前文化临夏片段的文化课堂。与会专家学者站在全国的高度,在思想交流、学鉴互促的学术氛围中对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进行了深入讨论,以独特的认知穿透力、思想洞察力,共同探寻文明根源、梳理文化脉络,一步步揭开了史前文明的神秘面纱,让绚丽多彩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史前文明无比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他们对临夏史前文化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研讨交流,纵横相较认为:临夏是西部早期文明中的一个闪光点,同时也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汇之地,繁盛的马家窑彩陶是文化的一个高地,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中,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大河汤汤东流,黄河、长江是两条血脉贯穿中华民族通体,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长江黄河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其孕育的文化是我们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岁月的长河里,临夏固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马家窑彩陶是中国史前文化艺术高峰的一个代表。

  临夏是史前文明最早发掘的地区之一。1918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首次在周口店附近的洞穴发现古生物化石,又数次到仰韶村考察,于1921年10月27日至12月1日,对仰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勘察、发掘,许多陶、石、骨器等出土,命名为仰韶文化。1923年,安特生出版了《中国远古之文化》,填补了中国史前史的一个空白。1924年夏,安特生又到甘肃、青海地区做考古调查,在临洮发掘命名了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在广河半山发掘,命名了半山类型;并言:“花纹繁缛,令人称奇”,“所得结果颇出意料,器物丰盈之仰韶遗址”。在齐家坪考古发现了单色陶,命名为齐家文化,写入1925年出版的《甘肃考古记》。

  一时间,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为世人所关注。

  1949年,中国学者夏鼐、裴文中等来到甘肃临洮、广河考古发掘,据土层叠压关系,提出马家窑早于齐家文化,否定了中国文明西来说,并将“甘肃的仰韶文化”定名为“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5300年——4200年)”的定名、齐家文化(4200年——3600年)年代的确定,在整个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后来的刘家峡水库考古和东乡林家遗址、康乐边家林遗址、广河齐家坪等考古发掘及临夏州文物普查,发现临夏81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遗址星罗棋布,广泛分布着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唐汪文化(甘肃把唐汪列入辛店文化唐汪类型;青海省因唐汪图案与辛店不同,直接称唐汪文化,故从后者)、寺洼文化等遗址,多达829处。其中,世界级遗址点1处,国家级7处,省级24处。黄河上游多文化的连续性说明,甘肃是中国史前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甘肃白银:穿越时光匠心依旧 老物件“诉说”尘封往事

下一篇天水之间补天石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