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寻迹秦直道

  ▲合水县直道山庄附近瞭望台上所见直道走向,陕甘交界处的秦直道完全沿子午岭山脊行走,是名副其实的“沿脊线”路。

寻迹秦直道

  ▲午亭子九层窑洞局部。

寻迹秦直道

  ▲合水县博物馆馆藏的巨型碌碡,相传秦直道筑路时用的就是这样的碌碡。

寻迹秦直道

  ▲秦直道沿途发现的古代遗存,据此判断,秦直道在秦汉以后长期被商贩、行旅所利用,它也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寻迹秦直道

  ▲正宁县调令关遗址附近的指示牌。旅游开发逐渐兴盛,每年来子午岭林区参观秦直道的游客逐年增加。

  ?  在陕西和甘肃庆阳交界的子午岭上,如今横亘着一条若隐若现鲜为人知的古建筑,据史书记载和史学家考证,此乃“秦直道”,是秦王朝修筑的一条咸阳通往北方河套地区的军事要道,在防御匈奴族和北方少数族奴隶主入侵中原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  秦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二至公元前二一○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其穿越十四个县,七百多公里。

  ?  如果说秦直道是矛,长城便是盾,兵马俑是兵,阿房宫便是王权的中心,它们四者是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它们形成了一个强大王朝的象征。

  ?  然而多少年来,长城、兵马俑、阿房宫早已成为名闻天下的世界奇迹,而秦直道却好似成了一个时代的弃儿,被人遗忘。

  ?  上世纪70年代,历史学家史念海实地考察秦直道的成果《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发表之后几乎无人问津。

  ?  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  1993年3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甘肃庆阳境内一些秦直道遗址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06年6月,国务院将秦直道南段——陕西旬邑段、北段——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段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3年3月,甘肃庆阳境内一些秦直道遗址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4年5月至11月,甘肃庆阳市会同有关部门对境内秦直道遗迹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并完成了《甘肃秦直道调查》一书。

  ?  鉴于此,2015年7月至2018年11月,记者多次深入子午岭林区,探访了甘肃庆阳境内秦直道遗址。

  ?  据考证,秦直道从今陕西旬邑县进入甘肃正宁县,延至宁县、合水、华池县,经过四县的30个乡50余个村庄,然后进入今陕西吴起县,继续北上。其在甘肃境内的路段,正宁县70公里,宁县60公里,合水县50公里,华池县110公里,总共有290余公里。

  一

  ?  秦直道,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俗称“皇上路”、“圣人条”、“直道”。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北击匈奴,有利于戍边战争,特派大将蒙恬率30万军队和民夫修建而成,距今已有2230年,比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早2124年,比著名的罗马大道宽3—8倍,长15倍,是世界公路的鼻祖。它的平、直、宽,都符合现代高速公路的特征,其主干道最宽处可并排行驶十二辆大卡车。

  ?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秦直道全长“千八百里”(约合今1400余里),从咸阳所控的甘泉宫(今陕西淳化县)开始,一路向北,直通边塞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麻池古城)。途经陕西、甘肃、内蒙古等三省区十四个市县,八十余乡历时两年半主体全线贯通,是当时由咸阳至九原郡最为捷近的道路。随着唐宋以后政治格局的改变,秦直道才逐渐被忽略,转为民用。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创世纪·伏羲 【散文】王若冰 | 心灵之上的殿堂

下一篇岁月中的青泥岭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