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  确定了子午岭这个主路线,蒙恬们巧妙地利用了子午岭上历代民间踏出的小道。考古资料证明,子午岭庆阳市境内,包括宁县、正宁等地,从新石器时代、先周、西周、战国以来就一直有人居住生活,他们打猎种地,与外界交往,逐渐在山脊上踏出了一条小道。蒙恬经过一番考察,认识到这条悠长的小道是南北通行最便捷、最容易修整的道路,就确定直道以旧有小道为基础开拓修建。

  ?  在荒郊野岭修筑直道这样的大工程,想必土方量很大,但北方匈奴不会给你太多时间,蒙恬们大多路段利用有利地势,砍去树木,铲掉杂草,拓宽路面,夯实路基,修成直道。因而“千八百里”的直道,秦军只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基本修通,车马可以经行了。据传,在秦直道路面上有至今不长乔木一说,可见蒙恬率大军对路面夯实之坚固。秦二世继续“治直道”,可能只是秦直道修建的扫尾工程和障堡、烽燧、哨卡等附属设施的建设。

  ?  秦直道能在两年多的时间修成,另一个重要保障便是30万大军在大将蒙恬的指挥下,加上皇长子扶苏的监理,汇聚成无与伦比的有利条件和力量,确保了直道的高质量、高速度完工。蒙恬自祖父蒙骜、父亲蒙武以来三世为将,多谋善断,勇冠三军;扶苏眼光远大,正派爱国,敢于对父亲的“坑儒”等不当行为多次当面提出批评,因而被赶出首都,令到今陕北去当监军。他们二人后来虽被赵高、秦二世、李斯等阴谋赐死,不得善终,但他们接近下层、智慧英勇、赫赫功勋、廉正行迹,却和秦直道、长城相辉映,千古永存。时至今日,秦直道经过的地方还有许多有关他们的传说在民间流行,如在今宁县境内,还有扶苏的纪念冢,旧有纪念碑。

  ?  蒙恬作为全面负责筑长城、修直道的大将军,率30万大军,将匈奴骑兵从阴山以南赶到阴山之北,控制了阴山地区,在新得的沿黄河一线,包括今甘肃榆中县在内,设置了四十四座县城,从内地迁徙民众,到这些县城开田种地,设九原郡进行管理。然后火爆地展开了“堑山堙谷”,筑长城、修直道的巨大工程,这44座县城在修筑直道和长城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修筑“直道”对子午岭山脉周围交通网络形成了控制,子午岭东西两侧的延川道和马莲河道是两条平行的河谷道,它们之间的连接必须通过子午岭才能形成网络。互相补充、互相影响。因而在子午岭上有许多关卡都处于秦直道上。如沮源关(兴隆关)、雕令关、大山门、午亭子、老爷岭等处都是主要的十字交叉路口,都有一些关隘设施,控制着子午岭周围的交通网络。特别是成为控制延川道和马莲河道的重要咽喉,成为边郡重镇和关中的天然屏障。

  ?  从合水县城往子午岭林区走大约四五十公里,有一个地方叫午亭子,从界碑上可见这是陕西富县、黄陵县和甘肃正宁县、合水县四县交界地。这里有庞大的古窑洞群遗址。这些窑洞共分上下九层,有一二百孔之多。而且此处全是土窑洞,尽管已经废弃,可在一个山梁上并排挖出九层几百口窑洞也应该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窑洞建筑群。

  ?  据传,午亭子相当于当年秦直道上的驿站,可见秦直道在这里的繁华程度,同时当地适宜人类定居活动对修筑秦直道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

  三

  ?  秦直道是劳动人民在距今2200年前,用落后的生产工具,沿着山岭和沙漠草原修筑出的长达700余公里、宽50米左右的车马大道。而且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选线、施工、建筑驿站、邮亭等任务,其速度之快,工程之艰巨,在中国乃至世界筑路史上可谓奇迹!秦直道修成后,除在军事上收到威慑的效果以外,对于南北政令统一、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  据《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一书中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见证》一文称,1973年至1974年对内蒙古奈曼旗沙巴营子古城进行清理发掘时,发现刻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铭文陶量器残片,字体系秦隶。内蒙古赤峰市蜘蛛山遗址也出土有印着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书的陶量器、衡器,赤峰市三眼井和敖汉旗老虎山出土有秦代铁权,重量在30公斤以上,铁权上有秦始皇诏书铸文。证明秦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的政策,通过秦直道,也强力推行于长城沿边的郡县。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创世纪·伏羲 【散文】王若冰 | 心灵之上的殿堂

下一篇岁月中的青泥岭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