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原标题:【探寻初心】

  热血沃祁连 星火耀武威

【探寻初心】热血沃祁连 星火耀武威

古浪战役纪念馆前表现西路军英勇作战的雕塑。 本版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探寻初心】热血沃祁连 星火耀武威

古浪战役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

【探寻初心】热血沃祁连 星火耀武威

西路军当年用过的公文包、马灯等物品。

【探寻初心】热血沃祁连 星火耀武威

西路军当年用过的大刀、枪支、衣服等物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东 叶海 伏润之 苏家英 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维琴

  1936年10月24日,中国革命史上一支英雄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奉命强渡黄河虎豹口,开辟河西根据地,肩负打通远方的任务,从武威开始了他们挺进河西、浴血西征的悲壮历程。

  古浪三战、血沃祁连。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红西路军用血肉之躯写就了共产党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古浪三战,九军“折半”

  1936年的秋天在13岁的安国珍记忆中格外深刻。

  2021年春,记者在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见到了97岁的安国珍老人,他向记者讲述了那一年发生的故事。

  “当时听说‘过兵’了,大家心里很害怕,都想着躲起来。”安国珍说,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过兵就是路过一支部队,很大程度上老百姓会遭殃。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支部队非但没有伤害群众,就连群众家里都不去住。此时,河西走廊已经开始降温,大家看着这些外地口音的战士穿着单衣,有人捐出了毛毡,有人送来了被褥,还有人给他们做了热腾腾的饭。

  这支部队就是红九军。

  党史记载,1936年11月9日夜,红四方面军撤离景泰,分三个纵队向古浪进军。红三十军为第一纵队;红九军为第二纵队;红五军为第三纵队。11月11日,中央军委电令红四方面军河西部队改称为西路军,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领导党政军工作。任命陈昌浩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兼总政委,徐向前为副主席兼总指挥,王树声为副总指挥,李卓然为政治部主任,李特为参谋长。至此,西路军在古浪县大靖镇正式组建。

  红西路军在古浪境内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战斗,分别是干柴洼突围战、横梁山阻击战和古浪城争夺战。1936年11月10日拂晓,红九军击溃守敌骑五师马福仓部,占领了干柴洼。干柴洼位于古浪县城东南部,四面高山,中间低洼,形似锅底,军事上易攻难守。红九军指挥部根据这里的地形特点,权衡形势,决定在村东的娘娘庙岭,山城沟梁制高点和北面古城子滩修筑工事,利用当地老乡的院墙,挖好枪眼,布置防线,阻击敌人。

  这场战斗打了两天两夜,最终,红军伤亡200多人并向横梁山进发。

  横梁山位于干柴洼和古浪城之间,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极为复杂。12日,红九军在横梁山与敌鏖战一昼夜,击毙士兵民团近400人。使敌军军心恐慌,红军“堵不住、打不过”说法风行一时。

  13日晚,红九军一个团,由政委陈海松率领,沿黄羊川北山西进,从背面击退守敌,占领了古浪城东侧的东升洼和边墙洼。这两个制高点,既可控制甘新公路南北通道,又是左纵队西进河西走廊的必经之路。先头部队在此布置防线,控制交通要道。14日拂晓,红九军向古浪城发起进攻并占领县城。

  11月16日,敌人向古浪城发起了第一次进攻,敌人先用强大的炮火向红军的古龙山、西阳洼两处阵地猛烈轰击。霎时整个山头硝烟弥漫、尘土飞扬,枪炮声、喊杀声震撼山谷。战斗从早到午,打退敌人多次进犯。17日,守卫的红军27师,依托外围工事和残塌城墙,与敌展开激战。这时,城外的红军工事,在敌人强大炮火轰击下此崩彼塌,大部被毁,红军被迫退入城内。经过一天的浴血奋战,红军击伤敌手枪团第一营营长韩成德,击毙马家军民团200余人,战斗延至黄昏渐止。

  几天来的连续作战,红九军弹药有耗无补,部队减员日增。11月的古浪,已是滴水成冰的季节,红西路军指战员仍穿着过草地时从南方带来的单衣,面对种种不利因素,指战员们仍坚守阵地,浴血奋战。子弹打完了,就和敌人拼刺刀,刺刀捅弯了,就和敌人抱在一起扭打;有的抱住敌人从悬崖峭壁上滚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溯源甘肃】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甘肃境内各民族政权的人才兴国

下一篇甘肃旅游丨悬泉置遗址 见证丝绸之路繁华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