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曹操经略陇右,是其统一北方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官渡之战前,曹操为防止袁绍西图关陇、连接羌胡,接受谋士荀彧建议,对关西韩、马二部抚以恩信,使其归附,消除了腹背受敌之虞;后又以汉献帝名义征马腾入侍,诏拜其子马超为偏将军,以代其父统军。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后,转而西向经略陇右,声言攻打汉中张鲁,实则欲铲除马超在凉州的势力。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军入关,马超无法抵挡,遂提出割地求和,被曹操拒绝,曹操又成功地离间了韩遂与马超部,一举攻破陇右联军,韩、马等败回凉州。当时陇右等凉州地区,除了韩遂、马超等军阀外,还有很多羌汉割据势力,曹操采取各个击破的方略,一一平定,陇右尽归曹操。

  诸葛亮“五出祁山” 魏蜀争夺天水

  公元216年,曹操进爵魏王,这使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刘备深感不安;同时,曹操平定陇右后,转而在东部与孙权角逐。因此,刘备等认为“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兴复汉室的时机成熟,遂决定北伐。

  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先后“五出祁山”实施北伐,其中有三次用兵陇右天水一带。第一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做了充分准备,为了迷惑魏军,他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扬言从褒斜道北上攻打郿县(今陕西眉县),并派赵云、邓芝出据箕谷(今汉中市北)制造出兵假象,吸引曹真大军前往据守。而诸葛亮则亲率六万蜀军从汉中出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入武都郡(今成县西),渡西汉水到达祁山(今礼县祁山乡境)。蜀军突然进军陇右,引发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惊惧,接连降蜀,冀城失陷,一时关中响震。魏明帝亲往长安,指挥右将军张郃率五万军队前往抵御。为了阻断魏军援兵西进,诸葛亮命参军马谡率裨将军王平为前锋,北上抢占关陇要塞街亭(今秦安陇城镇)。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的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既定部署,占据街亭南山驻扎,欲居高临下、背水击敌,但张郃围而不攻,绝其水道,致使马谡大败,“兵将不复相录”。诸葛亮只好退兵返回,三郡为曹真、张郃收复。街亭之战不仅使诸葛亮北伐毁于一旦,而且失去了街亭、冀城等重要据点。但这次北伐也有重要收获,一是引发三郡吏民归蜀和地方官吏的相互猜忌,迫使“凉州上士”姜维投奔诸葛亮,后成为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继承人。二是诸葛亮在返回途经西县(今礼县)时,迁千余家至汉中。

  街亭之战后不久,曹魏主力东调与东吴交战,诸葛亮认为曹魏陇右防御空虚,是北伐的有利机会,公元229年,第二次出兵祁山,他命陈式攻武都、阴平,陈式攻下武都郡治下辨县(今成县)。魏将郭淮带兵前来救援,被诸葛亮截击于建威(今西和县北),郭淮兵败,被蜀军追击到祁山。建威之战蜀军获得“降集氐羌,兴复二郡”的胜利,将疆土由汉中扩至陇南。

  诸葛亮第三次祁山之战与司马懿交战,是诸葛亮北伐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出汉中首先包围祁山魏军,又乘魏军主力未到之机,抢收上邽(今天水)城外小麦。司马懿到达上邽后,南下直逼祁山,诸葛亮避其锋芒,分兵三万绕道攻上邽,打败前来支援的郭淮,占取上邽城。司马懿回师对峙,诸葛亮又南撤驻卤城(今礼县盐官镇),司马懿也尾随而来,占山筑营,待而不攻,诸葛亮接连挑战,司马懿不为所动,连部下都嘲笑他畏蜀如虎。后司马懿让张郃从祁山之南出兵侧翼配合,他正面出兵,但一战即败,损失甲士三千,铠甲、角弩无数。此后,司马懿据险守营,任凭诸葛亮屡屡挑战而坚壁持重不出,从夏至秋形成对峙局势。后蜀军粮草不济,李严又运粮失期,假传后主刘禅撤兵旨意,诸葛亮不知有假,只好放弃卤城、祁山退兵。退兵时诸蜀军在木门道(今天水秦州区西南牡丹乡境)设伏射杀魏军名将张郃。

  公元234年,诸葛亮出汉中经褒斜道直入关中攻魏,占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渭河南),与司马懿隔河对峙,诸葛亮积劳成疾死于军中,他的北伐事业就此结束。

  姜维北伐与邓艾灭蜀

  姜维是天水冀县(今甘谷)人,年少时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投奔蜀汉后,其母被要求写信劝姜维回归,他母亲写信让他寻求“当归”,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表达了他志在兴复汉室的远大抱负,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姜维做事勤勉,思虑精密,不仅敏于军事,深解兵意,而且心存汉室,又知晓羌戎风俗,深得诸葛亮器重。诸葛亮去世后,他继承诸葛亮北伐事业开始伐魏。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1952年:毛泽东同志对甘肃的三个批示

下一篇【红色记忆】红军长征在吴家堡子的战斗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