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据文博专家介绍,以木质胡床、大型床榻为例,过去在史料记载和壁画中都有记载,但实物却是第一次见到,比如现在随处可见的小马扎(小板凳)即是胡床演变而来。事实上,对于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的考古发掘,或还能窥见中华家具史的演变历程。
慕容智墓出土麒麟纹、凤纹锦褂
科技助力文物考古
2019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文物局的指导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制定了考古发掘与保护方案,并对慕容智棺木进行了实验室清理。在对棺木进行了X射线探伤分析后,开始逐层清理通过文字记录、三维扫描、延时摄影、摄像、科学检测分析等,全面获取相关信息。
在国内知名文博专家指导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铁铠甲进行了清理复原,已完成了胄和披膊的清理,大致掌握了铠甲的基本形制;同时和吉林大学合作,开展了体质人类学研究,对慕容智人像进行了复原。
在实验室清理的同时,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了文物保护工作。目前已修复陶质彩绘文物92件,金银器30件(套),壁画16平方米;已完成纺织品回潮揭展94件,清洗23件,平整20件,修复12件;已修复木漆器149件。
慕容智墓出土镇墓兽
文博专家分析称,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采用实验室考古,从现场提取是一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因为它的环境可控、多种技术相结合,把出土文物损害降到最低。
“通过发掘,我们获取了一批珍贵文物,直观呈现了吐谷浑与唐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揭示了吐谷浑民族融入中原文明体系的史实;进一步认识了吐谷浑王族的丧葬习俗;初步廓清了武威南山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的基本布局。”陈国科通过近年的发掘分析称。
甘肃省文物局认为,该墓群的发现,使现代人能够从文字和实物层面,窥见归唐吐谷浑人物质生活、思想观念、文化认同等历史细节的变迁,生动揭示了吐谷浑民族自归唐以后近百年间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史实,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文/亦无名 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细话兰州名桥“身世”
下一篇: 刻在石头上的历史画卷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