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网剧《冷案》:复杂但不负面,冷静却不冷漠

  第一个案件受害人林慧和王良。

网剧《冷案》:复杂但不负面,冷静却不冷漠

  林慧父亲和其学生王良。

  近两年,刑侦推理剧在国内影视市场可谓来势汹汹,各式卖点层出不穷,已然杀成了一片“红海”。当然,这里面也涌现出了不少制作精良、口碑不俗、圈粉无数的全网“爆款”,也有很多播出后就无声无息的冷板凳选手。比如最近上线的一部网剧《冷案》,剧如其名,一方面讲述尘封多年的旧案,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流量明星加盟,平台也没有更多宣发资源,于是成了没有太多话题度的“冷剧”,但剧冷内容并不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成了国产刑侦剧的一股清流。

  重“演技”轻“流量”,新人表现可圈可点

  老实说,和大多数观众反映的一样,初看《冷案》的宣发海报和演职人员表,能对上号的名字并不多,但是进入剧情,又找到了许多熟悉的“老面孔”。这个尴尬的反差,恰恰折射出目前国产网剧选角的尴尬现状:流量明星大多没演技,演技扎实的明星又大多没流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从对“演技”与“流量”的侧重与取舍中,很多时候便可以管窥一个制作团队的价值诉求和利益导向。很明显,在这对关系上,《冷案》剧组选择了“演技”。

  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能找到不少老戏骨的身影。比如,第一集第一幕中,头戴太阳帽,藏身于丛林中的大毒枭徐金,他还有一个深入人心的荧幕形象,便是《重案六组》里黑白两道通吃的大曾(李成儒饰)。在《冷案》中,徐金面对缉毒警察围剿时的决断与狠辣,为了“蓝魔”不惜任何代价的嗜血和无情,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极具气场。

  而杨新鸣老师扮演的林慧案真凶——“林老师”(在剧中饰演林慧和林曼的父亲),则是一个充满反转的多面角色。他是一位“人见人怕”的严苛教师;一位对学生真心付出,会将被家人放弃的“差等生”带回家里抚养的“如师如父”的温情长者;一位价值观扭曲异化,把孩子视为“毕生作品”的虚荣父亲(后来因女儿沦落风尘,两人陷入争吵,他失手掐死了女儿)。同一个角色身上不同甚至对立的人生照面,都被他塑造得惟妙惟肖,极具戏剧张力。

  此外,几位年轻演员在剧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周依然在剧中分饰两角,扮演叛逆沦落风尘的林慧和患有智力障碍的同胞妹妹林曼。在案情揭晓后,王良即将从林老师家中被警察带走时,林曼冲着王良微笑的那一刻,从无邪的林曼过渡到释然的林慧,这一两秒钟的笑容里,承载了太多的悲欢感慨,堪称经典。而深爱着林慧,又一直被敬爱的老师误解的王良,为了守护林老师一家,默默背负了一切,直到最后用他自己的方式了却了心结,在生命弥留之际,他眼神里闪烁过的一幕幕过往,把这个悲剧刻画得百味杂陈。

  《冷案》有意没有把破案推理的过程拍成一个纯粹、缜密的解谜游戏,而是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作为全剧的叙事主线,用文学式的、伦理学式的社会性思考去替代纯逻辑性思考,从而带给观众除了揭开谜底的欣然顿悟之外,更加深沉的、厚重的情感体验。

  节奏略显拖沓,但瑕不掩瑜

  当然,在“逻辑为王”的大环境下,走情感路线拍刑侦剧的“另类”做法是冒险的。感性关怀与理性逻辑的平衡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落入“披着刑侦剧外衣的言情剧”的老套路。

  从目前来看,感情戏份太多,剧情节奏过慢,编剧水平发挥不稳定是《冷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冷案》在人物感情戏份的处理上,显得用力过猛,通过强凑CP推动剧情发展的痕迹过于明显,分寸感的缺失不仅拖慢了剧情,也稀释了人物情感关系在推理剧中的独特张力。而对剧情高潮部分的节奏把握则是此类推理剧面临的共性问题。

  比如林慧案中,王良留下字条,将方睿挟持到天台的那一幕,本来即可揭开谜底,通过“卑鄙恶劣的成功学生”与“情深恩重的差等学生”之间的反差对比,在对社会教育和评价标准的反思中,将剧情推向最高潮。可是,编剧为了追求剧情的完整度,生生把这个高潮推延至林老师出院回家,观众情感释放的爽感也因此没能得到满足。这当然可以说是一种克制,但是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也可以说是一种错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黄金瞳》老戏骨来配戏,这是好风气

下一篇新版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武隆》重庆亮相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