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这十年间,白雪大部分是赋闲在家,偶尔做过场记,帮过田沁鑫导演做话剧,脑中也有20多个构思,但觉得不成熟又都放弃了,后来,也是为了逼迫自己一下,她在2013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MFA艺术硕士,“因为这个学位想毕业的话,要求必须拍部长片,我那时怀着孕就去考试了。开学时,孩子是五六个月大。”

  白雪的导演首秀《过春天》2018年拍摄完成后一鸣惊人,入围第4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新发现”单元、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和费穆荣誉·最佳女演员两项荣誉、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入围第13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导演、最佳新演员两大奖项。大家跟她开玩笑,称她的全家人投资她一个人做导演,没白瞎,白雪终于“熬出头”了。

  有种拨开云雾的感觉,说不好是我遇到它,还是它碰到我

  现在回想,白雪自认这十年并未被“荒废”,因为她刚毕业时是拍不出《过春天》这样的电影作品的,“无论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时自己都还不成熟,也没有什么阅历,而2015年启动这个时,自己已相对平和、成熟,再去做电影,就是不得不说的状态。以这样的方式开启第一部电影,我觉得这是个幸运的开始。”

  白雪认为自己做家庭主妇的这十年感受很重要,作为妻子、母亲,她没有生活在真空之中,而是深刻地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往来,这十年来生活的滋养,最后全部在《过春天》中得以释放。

  《过春天》之前,白雪也写过剧本,但都半途放弃了,“想要去做什么,但是不知道写什么,也写不出来,直到2015年遇到《过春天》的故事。”

  《过春天》的灵感来自一位电影学院文学系同学的剧本,她是香港人,写了一个13岁的深圳女孩每天去香港上学的故事。白雪读完后觉得被击中了,因为她作为西北人,在深圳长大,之后又到北京上学安家的经历,让她对这个跨境学童有着深深的共鸣,“有种拨开云雾的感觉,说不好是我遇到它,还是它碰到我”,白雪开始尝试修改朋友的剧本,但是终因不太合适,而决定另起炉灶,“但我非常感谢她当时给了我这样一个题材上的启发,所以我把她放在联合编剧的位置。”

  电影《过春天》讲述了十六岁少女佩佩为完成和闺蜜一起去日本看雪的约定,从而被走私团伙雇佣,冒险走上“水客”道路的独特遭遇。

  16岁的佩佩是个一脸纯净的中学生,她家在深圳,每天穿过闸口去香港上学,她在香港有学校有朋友但没有家;但在深圳有家,却没有朋友,这种双城生活,让她注定成为一个没有身份认同感的人。

  白雪创作这个剧本时纯粹是因为自己喜欢,当时也没有投资人,甚至这个剧本能写到怎样的程度,她心里也不强求,因此,她很放松。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白雪花了两年时间去深圳、香港两地做调研,和各个年龄层的跨境学童,甚至包括他们的父母去聊,和海关等工作人员聊,和卖手机的聊,还去香港博物馆,去查阅与香港有关的历史书籍,写了两万多字的笔记。

  白雪表示,一个电影故事从无到有非常难,因为需要构建整个世界,虽然《过春天》是部小片子,但是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和她本人的生活还是有距离的,“所以需要我了解的东西很多,而了解得越多越恐慌,怕写得不对。所以写这个剧本很不容易,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因为我对这些人物有种悲悯心疼的东西在心里。我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后,就到一个咖啡馆写一天。因为是第一次完整写剧本,有点拖沓,写了大概有两年,遇到写不下去时就停下来想想,修正这个故事。两年来,这个故事陪我一路走下来。我以前看电影时特别爱对别的电影说三道四,现在自己做电影才深深感觉,拍电影真是不容易。”

  白雪不想把《过春天》拍成一部犯罪类型片,也不想拍成是讲述问题少女的青春片,更不想触碰时局,拍成纪录片,“我做的不是人物样本,而在写人物之间的情感,香港和内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情愫切不断,人与人之间应该温柔地被看待。”

  不是我多优秀,而是这个团队的集体功劳

  白雪最初将剧本定名为《分隔线》,2016年入选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电影新人成才计划”。之后又报名参加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的第二届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暨“青葱计划”),白雪笑说当时就是想让专家们帮看看剧本,没想到能进入五强,并最终得到万达影视的投资。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音乐网红”太多,原创综艺爆红不易

下一篇国产剧追捧“流量”歪风渐扭转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