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搭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会东县双创飞地服务中心”,累计55家本土企业入驻。认定32家企业为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园、青年“双创”示范基地、实训基地,新建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中心、金江文创产业园,成为全省首批5个“创业飞地”试点县之一;依托蓝莓基地,建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试验示范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学生产实训基地,集中打造返乡下乡示范种养殖基地和创业项目86个。

资源联动

唤醒村级集体经济“潜在力”

会东县精准确定主导产业和项目,通过盘活集体资源、用好集体资产、建强产业园区等因村制宜、分类发展的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盘活集体资源,带动农民增收。

盘活集体资源。全面清理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林地、“四荒地”等闲散土地资源,明确集体所有权,建立台账、规范管理,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将闲置集体用地复垦、整治后流转给城镇规划区、产业园区使用,并通过发包、出租、入股企业(合作社)等方式将闲置土地盘活经营。

用好集体资产。对各级财政和脱贫攻坚投入等形成的“增量资产”、“两项改革”后形成的“闲置资产”、集体长期经营形成的“存量资产”做好确权分类管理工作,支持各村利用闲置的活动阵地、学校等资产设施与企业合作经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特色种养等产业,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2021年,全县盘活村(社区)闲置房屋333栋,盘活利用面积67,651.44平方米。

建强产业园区。通过土地向产业集中、农民向园区靠拢、产业向旅游转化的发展思路,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21家,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园区及经济林木产业项目,建立“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机制,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姜州镇郑家坝村以土地流转、项目资金入股会东县蓝莓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园区务工、周边农户加盟发展等方式促农联农增收,平均每人每年可通过蓝莓加工就业获得1万元收益。

特产驱动

奏响村级集体经济“最强音”

近年来,会东县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结合创新集体经济“以奖代补”扶持补助方式和开展土地合作、打造产业园区、共建“飞地”抱团发展等新模式,把试点扶持作为标杆打造,为不同发展模式提供样板,带动全县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我去年在这里投资了2000元,今天领到了240元的分红金。”2021年9月25日,堵格镇集体经济项目2021年度收益分红仪式上,堵格镇堵格社区1组入股投资农户曹兴寿领到分红金后特别高兴。

据了解,曹兴寿“投资”的集体经济项目堵格镇黑山羊美食文化体验馆占地3.9亩,主体工程投资393.07万元,2020年10月投用并产生效益。该项目被列为凉山州脱贫攻坚全域实景展陈点位,有效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投资农户年收益率达到8以上。

堵格镇黑山羊美食文化体验馆只是会东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会东县采取“县级统筹、部门联动、乡镇实施、村级受益”的方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立足特色选项目。“一村一策”制定发展方案,每年优选一批项目进行扶持发展。大崇、鲁吉等沿江乡镇依托沿江风光打造一批特色观光小镇,实现集体收入增长,同时促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

激励举措增活力。通过“金融+集体经济”,创新集体经济“以奖代补”方式进行扶持补助,总投资额30万元以下的按总投资额的30给予奖补,总投资额在30万元~50万元的奖补20万元,总投资额50万元以上的奖补30万元。项目产生效益后,按照“收一奖一”原则,根据村集体投资第一年度产生的收益情况进行奖补。

创新模式树典范。通过开展土地合作、打造产业园区、共建“飞地”抱团发展等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铅锌镇迎春村、新芦村、铅锌路社区采取“抱团发展”模式,利用中省扶持资金集中修建停车场,采用公开竞租方式,把部分场地分别出租给当地驾校及客运站使用,每年获得租金15万元,使集体、村民、企业三方受益。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2022成都新经济专场招商推介会 牵手建圈强链,共赴蓉杭未来

下一篇我爱我家社区公益获评中国商业创新优秀案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