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金秋时节,稻黍飘香,又到一年丰收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新型农机不断升级、现代化收储粮库投入使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加速构建……广大农民在全链条农业服务助力下推进节粮减损,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随着玉米、晚稻等次第进入成熟期,从南到北,各地农民迎来秋粮收获时节。秋粮是实现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如何节粮减损?这就需要“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力打牢基础——在收获环节,着力解决降水、干燥等突出问题;在储粮环节,正确使用科学储粮装具,粮食损失可降低至2以下;在储运环节,推广绿色、安全储粮技术;在加工环节,推广适度加工技术。

  农用机械设备不断升级迭代,收得快、丢损少

  秦巴山区腹地的稻子黄了,农田里各类农用机械来回穿梭。“半天不到,全部收完!”四川通江县春在镇文笔村农民赵荣泽,指着行走式收割机说,“这要是以前,3亩水稻,人工收割得10多个人。”

  机械化大大缩短了收割时间,避免因天气等原因造成的粮食浪费。“人手跟不上,夜间稻谷就可能被雨淋,影响收成。”赵荣泽说,现在不仅收得快,农机驾驶员还可以根据水稻高度、成熟度调整收割机的割台高度、收割速度。

  “要想颗粒归仓,不仅要收得快,更要丢损少。”河南滑县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杜焕永说,“前些年,我们用的是籽粒收割机,玉米损失率较高。今年试用茎穗兼收机,一边收玉米穗,一边收秸秆,既保证粮食收获,又为养殖提供饲料。”杜焕永介绍,如今,合作社流转土地2048亩,服务托管土地3.9万亩。

  以前,每到丰收时节,人们会到割过稻谷的田里拾稻穗。如今,这一场景在很多地方已成为历史。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机械化率超过80。

  “新农机不断升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说,今年以来,在天气条件较差、病虫害偏重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仍实现粮食丰收,离不开农业基础装备的支撑。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玉玲建议,面对好形势,下一步要做好政策扶持,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另外,投入科研力量,推进收割机等农用机械精细化、智能化,从源头减少浪费。

  运粮储粮环节科学协同管理,防抛撒、保新鲜

  在中央储备粮泰和直属库有限公司江西遂川分公司内,员工们忙着给收购回来的夏粮“盖被子、吹空调”。公司负责人罗兰鑫介绍,科技储粮是粮企的命根子,减少损耗,延缓陈化,才能确保每颗粮食的安全。

  以前,这里的粮食分散在各乡镇收储粮库,粮库仓房绝大多数为砖混结构,降温、除湿、防虫等设施落后,谷物容易受鼠害、虫害侵蚀。旧仓早稻收割整理入仓时,温度高达35—36摄氏度,靠自然散热,容易变质,导致陈化。

  “现代化粮仓、科技存储,通过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保持粮食新鲜度。”罗兰鑫指着10多米高的平房仓介绍,粮库严格把控温度这个关键因素,采取机械通风、空调控温及稻壳压盖保温隔热等技术,冬季均温在10摄氏度以下,夏季均温不超过20摄氏度。

  今年江苏宿迁宿城区夏收小麦面积39.55万亩,平均亩产量为385.7公斤。“粮食丰产,在各环节降低粮食损耗、减少粮食浪费,才能丰产又丰收。”随着车厢门缓缓打开,颗粒饱满的新麦粒倾泻到传输带上,再经过筛选、去杂后送进粮仓。看着最后一批小麦颗粒归仓,当地的粮食经纪人魏兴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朱启臻说,运输过程中的抛撒遗漏、储粮设施落后、过度加工都是造成损失的原因。比如运输阶段,粮食从收购到加工如果反复打包拆包,易造成抛撒遗漏。“节粮减损就是增产增收,做好‘产购储加销’全链条管理,等于多了一块良田!”

  李玉玲说,节粮减损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多环节,需要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发力。目前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平台优势,根据我国玉米品种类型、生产需求、产业发展趋势,围绕籽粒机收、全株青贮、鲜食玉米三大产业链条,形成政、产、学、研、推、用“六位一体”应用模式。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加速构建,补短板、解难题

  秋收时节,在山东广饶县乡间公路上、农村街道上几乎看不到晾晒中的玉米,而来回穿梭运送玉米的农用车却络绎不绝。原来,县里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4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各家各户不用再在道路上晒粮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2020年便利店要“下沉”到哪里去 ​

下一篇中央财政明确一揽子政策 加大力度支持粮食生产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