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多年来,为使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职业院校一直在主动应变,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比如,通过实施“校中企”“企中校”等模式,紧贴企业生产实际,让课堂和生产线联动起来,把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基地和技术创新平台建在企业。比如,通过开展学徒制培养、订单培养,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及时融入课程,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学生培养,等等。事实已经充分证明,这些举措大大缩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快速胜任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需要提醒的是,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好好学习,夯实基础,在校习得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大家胜任岗位工作储备了知识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当然,从毕业到完全胜任新的工作,需经历生手、新手、熟手、能手和老手等许多阶段,有一个将学校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岗位工作能力的过渡期,此时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初期工作的不熟、不顺等因素影响。

  让学生快速胜任工作,我认为可在四个方面努力:

  一要充分利用好企业的定期岗位培训。企业的岗位培训针对性很强,既有员工素质培训、也有新技术新设备的培训,它能帮助新入职毕业生把在校学到的系统化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转化为岗位工作能力,还能帮助毕业生更好更快适应企业氛围。

  二要善于向带你的“师父”虚心学习。企业一般会根据岗位需要,以“一徒一师”或“一徒多师”等形式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师父”也同样有从生手、新手成长为岗位技术能手的经历,他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要多与“师父”沟通交流、向“师父”虚心请教,要学、看、练、钻相结合,这会帮助毕业生少走弯路、快速成为熟手甚至能手。

  三要经常与优秀学长学姐沟通交流。尤其是那些和自己工作岗位相同或相近的学长学姐,他们大多也经历过类似困惑,通过交流,可以了解他们如何克服困惑和快速提升岗位技能。借鉴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经验,帮助自己缓解新入职的心理焦虑,明确成长路径,促使自己迅速转变、快速成长。

  四要多向母校老师请教。对母校和老师来说,无论什么时候都非常愿意帮助自己的学生,因此,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和老师们聊聊,他们会综合分析问题原因、帮助寻找解决方法,这样也会助推学生高效快速度过适应期。

  树立多元化就业思维 制定长远职业规划

  学生提问:发展空间不大也是我们普遍面临的难题之一。即便找到一份工作,可能也干不长,毕竟没啥发展前景。该如何拓展职业前景?

  天津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秀阁:引导学生将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才能走上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做好自身定位,坦诚面对从基层工作干起、“起薪不高”的社会现实。在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学生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要认清短板,积极弥补完善,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在职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首先,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学生要想在社会中立足,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外,还要努力拓宽知识范围和眼界,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以提升应变与创新能力。还应结合自身特点、特长、所学专业等,正确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审视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明确就业方向,及时调整就业步伐。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学生应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积极的求职态度,打破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铁饭碗”的惯性追求,树立新形势下的多元化就业思维。应结合自身情况,明确未来发展目标,把当下的工作与今后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明晰自己在相关职业发展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进而钻研、深耕这一领域。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当前线上教育、网络直播、线上医疗服务、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的社会需求促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各行各业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对此,毕业生要审时度势,积极拥抱新机遇,并在机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挖掘文化特色 助力乡村振兴(艺海观澜)

下一篇经典音乐史诗《长征组歌》上演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