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那个被称为“中国拍卖第一标”的“玩艺”流标了(10月31日《新京报》)。我表示祝贺。这次在杭州上演的“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没有让“估值达2.33亿”的“金玉圆明园大水法”找到买家,也就意味着,在杭州,在浙江,抑或中国,甚至世界,没有人那么乖地掏出那汗牛充栋都不够的巨款。
  让“金玉圆明园大水法”回老家,回到主人的怀抱里,让其主人永远拥着这么巨大的财富,这么辉煌的艺术,白天瞅在眼里,夜晚想在梦里,不正是值得祝贺的事情么。
  黄金工艺品“金玉圆明园大水法”是个什么可爱的艺术的玩艺呢?“该工艺品由80余位能工巧匠历时5年多时间制作完成,共使用瑞士原产黄金60多公斤,宝石4300余枚”,这是通用宣传词,每篇新闻报道里几乎都这么说。至于有人提出“历史上实际的‘圆明园大水法’,是金是玉的吗”之类的质疑声,完全可以置之不理。“金玉圆明园大水法”起标价离估价很远,只有8000万元。其实,这个制作成本保密的“东东”,早在5年前的深圳珠宝展就露脸了。所谓“天价震惊”,所谓“引起轰动”。当时就有报道说,这件“名贵工艺品”是属于深圳某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想到要弄出这么个“东东”,是该公司的人参加央视一台晚会,晚会举办的地点就在圆明园大水法;仿制那个壮丽的景点的想法,就这么来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金玉圆明园大水法”这个工艺品就是来源于这样的“生活经历”,其根基是厚是浅,该是可想而知的了。“他们从香港进口瑞士黄金60公斤,还采购了100公斤新疆白玉”,“还有南非、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产红蓝绿宝石、翠钻4300多枚”,“从1993年提出创意,1997年动手,到1998年完工,历时5年”,这个长宽一两米、总重4吨多的“东东”,终于雕之琢之、堆之砌之,做成了。当然还可以附加上所谓历史的、政治的“无形价值”。然而,不管宣传炒作是如何的喧闹,对于商家来说,它终究是一个要赚钱的商品;不管它“在灯光的照射下”是如何“显得格外金碧辉煌”,它终究是用眼睛看着“玩”的“玩艺”罢。
  “没花国家一分钱”,说明了这个“东东”的民间属性和商品属性。如果是官方掏钱捣鼓出来的呢,那可就是政绩工程的化身了。我们当然要祝贺民间富有起来的人越来越多,有大钱折腾这样的堂皇作品了。不久前上海顶级私人物品展,7000富豪3天不也花掉2亿元嘛?如果是花纳税人的钱建造起来的,也值得祝贺,国家毕竟也富有了嘛。能在艺术品上奢侈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富豪嘛!能在艺术品上丰富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富强嘛!
  这个“稀世之作”,端的是好。可多年来卖不出去,却是事实;在其他地方令卖家失望之后,这回经济较发达的杭州,也让主人失望了。我倒有个建议,先去申请一个什么世界纪录,再通过权威和专家,将其整体上封为“国宝”;通过这样的“鉴宝”之后,将买主锁定在公家身上。做“公家”代表人的工作,毕竟比说服私家买主的路数要多,而且公家花的是大家的钱,不像私家买主掏自己的腰包、签自家的支票那么肉痛,何况,公家的什么观、什么院,也总要艺术起来的嘛。
  “艺术是我们给自己做的一面镜子。”这是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的:“我们用玻璃镜子照自己的脸,我们用艺术作品照自己的灵魂。”透过这个天价“金玉圆明园大水法”,透过这个“中国第一标”的煌煌工艺品,我们多少能够印证萧伯纳的话了吧?今后,相信这个“中国第一标”将是一路竞拍下去的,如果有富豪用宇宙价买下这个“稀世之作”,成为更殷实的“收藏家”,那么,同样值得祝贺的;因为,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人用“艺术品”映照了自己的灵魂。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文/徐迅雷)




上一篇意大利推出MCE真空铸炉

下一篇(图)“牛粪变钻石”震惊学术界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