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百年考古的发轫点,则是距今7000-4700年、延续时间长达2300年之久的仰韶文化的重大发现。正是在仰韶村,考古学家揭示了史前华夏的人文之光,开启了中华文化的寻根之门。

  瑞典人的中国发现

  提及仰韶文化,瑞典人安特生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安特生1874年出生于瑞典金斯塔,1901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曾两次赴南极地质考察。

  1910年,国际地质学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十一届大会,安特生被指定为大会秘书长。当时大会秘书处组织了全球性的矿产资源调查,安特生根据调查结果主编出版了《世界矿产资源》《世界煤矿资源》调查集,引起了中国北洋政府的注意。1914年5月,安特生应邀来中国担任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帮助中国先后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发现铁矿、煤矿等矿藏。

  在调查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安特生逐渐对古生物化石产生浓厚兴趣,联合其他古生物专家共同发现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20年,安特生派助手刘长山到河南调查古生物化石,刘长山在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采集收购石器标本600多件,带回了北京。安特生看过标本后,预测仰韶村附近可能有石器时代遗址,于是在1921年4月,与刘长山一起再赴仰韶查访,发现了一些磨光彩陶碎片和石锛等石器。

  1921年10月,安特生与中央地质调查研究所袁复礼等人,在仰韶村开始正式发掘,共发掘17个遗址点、10座墓葬,发现遗址面积约24万平方米左右,文化层平均厚度达3米,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骨器。

  根据出土文物,安特生判断此地为中国远古文化遗存,并依照国际考古学惯例命名为仰韶文化。1923年,安特生发表《中国远古之文化》,向全世界公布了仰韶文化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

  仰韶文化的发掘,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尤其是石器时代的空白。与当时世界同一时期发现的文化遗址相比,仰韶文化在遗址规模和文化层堆积厚度上都是首屈一指,分布范围更是广大,辐射到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不过,安特生虽然在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上有开山之功,推翻了西方考古界关于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断”,但他毕竟不是考古学科班出身,没有受过专门的考古学术训练,在发掘过程中没能采用考古类型学、地层学的分析方法,且受制于当时欧洲中心主义思潮盛行的时代背景,导致他在判断仰韶文化起源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上一篇今日霜降,前路点亮

下一篇小泥塑 大产业!河南周口淮阳区创新传承非遗技艺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