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探访古籍修复师:用匠心“医治”古籍 在残卷中“复活”文明记忆

  尹光华正在修复古籍。 于晶 摄

  慢工出细活,修书亦修心。古籍是文化的承载,岁月的见证。古籍经千百年的保存,残破不可避免,破损严重的古籍千疮百孔,纸散字碎,无法翻阅。那么,如何让这些残破的古籍得以继续保存呢?8月7日,记者走进宁夏图书馆,探寻古籍修复的秘密。

  今天“坐诊”的古籍修复师是年近60岁的尹光华,她的“患者”是清朝古籍《近思录》。

  尹光华告诉记者,古籍是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在时间的考验下,古籍很难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这就需要古籍修复师去修补那些残损。




上一篇体教融合,让学子扬威奥运赛场

下一篇厚植中国学术的青春力量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