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青年学者是理论创新的先锋力量,是中国学术的未来与希望,但“发论文难”却是当下青年学者普遍面临的“生涯焦虑”。如何推动青年学者成长?近年来,上海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在青年学人成长过程中, ‘扶上马,帮一把’是学术刊物义不容辞的责任。”秉持这样的理念,自2014年起,《探索与争鸣》面向全国40周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和青年学生,发起青年理论创新征文活动,至今已举办四届,共计收到投稿3600余篇,评选出获奖论文近100篇。一些昔日的获奖者已成为学界的中坚力量,有的入选了国家“万人计划”。

  “国家”:青年学人的终极关怀

  “90后青年学人作为一个整体正在浮出历史地表。”这是两年前,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大会上,主办方《探索与争鸣》编辑部的观察。日前, 《探索与争鸣》第四届(2020)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成果发布,从这次的获奖征文中,许多专家惊喜地发现,青年学人正成为积极践行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主力军。

  本次征文主题为“技术创新与文明重构:新问题与新挑战”,其目的是为鼓励青年关心数字时代中国的转型和改革实践,把学术问题的研究与新时代中国发展转型中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收到来稿925篇,最终评选出24篇获奖论文。

  编辑部通过对征文来稿的词频共现分析发现, “国家”成为青年学人学术研究的重点。以获奖论文为例,无论是“制图术”还是“虚拟熟人社会”等概念,在文章开始阶段都采用了学科内部比较专业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思路,但文章的最后,主题都导引到社会发展、国家治理与文明传播等宏大叙事层面。对于当代年轻学者而言,他们的研究逐步从学科内部的微小研究走向关怀社会现实的宏大叙事。

  此外,不少论文也不拘泥于特定的学科范式。有的以今日的独特视角关注中国当下发展,通过深入探究思考时代话题,如游戏与文化娱乐、新科技与劳动转型、算法与机器伦理等,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的青年特色与时代特征,并能够做出深入有价值的分析讨论。 “从整体上看,这些文章体现了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勇于创新,把生活当中已经提出的尖锐问题,借助各种理论资源一步步深入研究下去,这一点让我看到了中国学术的希望。”评委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峰说。




上一篇探访古籍修复师:用匠心“医治”古籍 在残卷中“复活”文明记忆

下一篇《敦煌研究》40载百家争鸣刊新成果 引国际敦煌学向深向广发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